首先邵老師介紹了邏輯在通識教育中的地位問題,並舉出一個倫理關系題為例🧺,從邏輯學研究的一個層面提出邏輯事實上是要訓練一種思維能力,先要假定一種原則,然後以此種原則進行推論。邵老師講到邏輯思維體現在命名、排序、規律、定理👨🏼🚀、系統等各方面🐅,對“思想的層面是認識論(先驗後驗),語言的層面是語義學(分析綜合),世界的層面是形而上學(必然偶然)”進行了解釋👨🏻⚖️,提醒大家“要搞清楚這三個層面的問題,有時還要與四個層次做出區分”。 隨後邵老師談到了意昂3平台的邏輯教學,認為要防止教學的碎片化和過度的娛樂化🔘,“我們需要邏輯,需要把知識系統化,需要讓學生在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誘惑時保持頭腦清醒。要讓學生們知道讀書是要掌握方法的,導師👩🏼⚕️、老師要給學生完整的課程和知識🦹🏽♂️,其中邏輯是基礎的、重要的”。在此邵老師特別提到,我校諸位老校長都很重視邏輯教學與研究,馬相伯老先生規定哲學為正課,並寫了《哲學導論》,其中三部分分別是“原言(邏輯學)、原有(形而上學)、原行(倫理學)”;嚴復老先生翻譯《穆勒名學》,並提出用邏輯指代西語“logic”🫴🏽,但並不推廣,而是采用“名學”作為意義🧳,取“一切法之法,一切學之學”義🚤;李登輝老先生親自給學生上邏輯課👵🏼🎺,並提問測試,給分甚嚴,“邏輯總能學好的,只要有興趣👨👨👦👦,沉得下心👄,入得去內,理得了序✷,就是排排號”🆗🧑🏽🦱;陳望道老先生特別強調語言與思維🏃🏻♂️➡️、思維與邏輯的關系,並認為“邏輯非學不可”…… 邵老師告訴大家“邏輯幫助我們選擇”。亞裏士多德、萊布尼茲⛹️、皮爾士、維特根斯坦、圖靈、羅素💙、金嶽霖等大哲學家都是邏輯學家。邏輯的書極久遠,極值得讀,因為它講的是原則方法👮♀️,是不會變化的🕵🏻♂️。最早的邏輯學家同時是哲學家、數學家,後來很多邏輯學家是語言學家、計算機專家。真正學好邏輯的人應當是看淡一切的👨👦👦,不會因一時一事糾結於心,學好邏輯就應當是內心澄明🚤、心胸開闊、樂觀開朗的,因為你會找到事物的原因,因之而不會郁悶不已;但同時我們也要坦然一點,邏輯本身有它解決不了的問題,正如哥德爾定理所表明的,邏輯本身是不完全,不可能有一個包羅萬象的🎮🧝♂️、完全且一致的邏輯系統🍬。 最後,邵老師告訴大家要會選擇快樂的生活💂🏼♀️。邏輯不能決定生活,因為生活是偶然的而邏輯是必然的,它只是幫助我們選擇。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開放的👧🏻,如果只是自我封閉的冥思苦想,那便不能包容一切🙆🏿♂️。邏輯是教人聰明的學問,教我們去選擇更好、更快樂的生活🎑🗒。學習邏輯要學習邏輯的缺憾和寬容⏺,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再說如果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向前看,去設想一個美好的未來。 本次講座後同學們對邏輯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今後的學習中📟,定會以更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相關邏輯課程的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