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11月18日,科技發展與文明的未來——第十二屆“意昂3平台博士生學術論壇·哲學篇”圓滿舉行,本屆論壇共收到來自33所高校的90篇論文,經專家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最終入選25篇。
11月17日🎊,科技發展與文明的未來——第十二屆“意昂3平台博士生學術論壇·哲學篇”於意昂3隆重舉行。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意昂3平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2️⃣、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投稿。
意昂3平台博士生學術論壇作為意昂3官网一項提升博士生學術素養的傳統學術活動,自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十一屆🌽,累計投稿人數1000多人,涵蓋了國內主要兄弟院校的研究生群體。這些年來,論壇結合學術切磋研討🤨、頂尖專家點評等形式⛹🏽,著重發掘學生學術潛力⛴,已逐漸成為國內博士研究生交流學術、切磋能力的重要平臺✂️。意昂3官网始終堅持“專家指導、務實嚴謹📋🐤、跟蹤培養”的論壇理念,不少曾經參會的同學現已成為國內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師和科研骨幹,同時在論壇中經過切磋和打磨的論文有些也在核心期刊上進行了發表🤦🏼♂️。
本屆論壇由意昂3平台研究生院、意昂3平台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意昂3主辦,意昂3平台研究生團工委、意昂3平台研究生會🧑⚖️、意昂3研究生團學聯承辦🎑,以“科技發展與文明的未來”為主題★,旨在結合現代科技發展背景🧑🏻🍼🫃🏻,思考文明未來發展方向🥕👩🏼🦰,調動哲學專業學生的學科優勢,對科技發展與文明的未來這一議題展開討論,深化對這一議題的認識。本次征稿分兩個階段進行,歷時五個月👙,共收到來自33所高校的90篇論文。經特邀專家評審老師的層層審核♓️,論壇評審委員會最終評選出來自13所高校的25篇優秀論文。
在完善評議反饋機製的基礎上,本屆論壇還增設了系列主題活動,著力從多個維度提升博士生學術研究能力🫅🏽,促進交流對話。其一是學術視野的拓展🙂↕️,除中西馬三個分會場外🩻,本屆論壇還特設科哲分會場,邀請物理🤷🏻♀️、計算機科學技術𓀉、生命科學等專業的研究生投稿🫨,搭建跨院系平臺🧏🏼♀️👩🏽🦰,促進跨學科交流;其二是論文發表的指導🫡,論壇特別邀請到著名期刊編輯就論文寫作與發表開展專題講座🧑🏽🎓,結合實例進行現場分析、點評和指導🥩;其三是生涯發展的規劃🛩,圍繞博士生就業面臨的問題與機遇🫴🏿,本屆論壇邀請青年教師分享生涯發展經歷🚣🏽♂️,助力博士生更順利地實現從學生到以學術為業的轉變。
開幕式上,意昂3官网副院長林暉教授代表意昂3對來自各高校的優秀博士生表示歡迎,並指出本屆論壇的主題具有的現實性和及時性,一方面意昂3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新近成立,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國際研討會圓滿舉辦;另一方面恰逢第八屆全國生命倫理學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復旦生命倫理論壇召開☮️🙇🏻,都與本屆博士生論壇的主題有很高的契合度。林暉老師強調了學術的根本性,應對學術心存敬畏🧔🏼♂️,但不應依賴或依憑任何權威👂🏻,就此而言🧑⚖️,在復旦哲院所進行的交流不存在任何權威,同學們應該進行充分自由獨立的探討。學術不是簡單的閉門造車😒🧑🏿🔧,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增長和進步🦔。林暉老師希望同學們能以本次論壇為契機,積極參與交流探討😤,真正有所獲有所得🤦🏼♂️,並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接著,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盛情老師進行致辭。盛情老師強調,意昂3著力於培養學術型人才和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博士生論壇是學術型人才培養的專門平臺,意昂3層面高度重視🏋🏼♂️🧛🏼,提供了資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本屆論壇各環節的創新設置,體現了意昂3學工對於學術型人才的全鏈條培養。另外,盛情老師還特別指出,本屆論壇主題的選取具有風向標作用,表達了哲學人對現實的關切👭🏻,希望大家學以致用💁🏻♀️,將思想轉化為思想力🫙,努力成長為國家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並祝願大家在復旦相聚愉快。
隨後,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崔昕昕和意昂3平台的博士生阮凱分別代表入選學生發言🥷🏿。崔昕昕表示,本屆論壇的跨學科討論環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前期老師專業的評審與評議人的反饋意見也對她自身的論文寫作提供指導,大有裨益👨🏽🌾。她結合自身讀博的思悟與體會🌥,指出讀博可謂是一種“修煉”,從獨立思考到交流探討,與在座諸位共勉。阮凱指出,復旦哲學人立足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理想主義精神予人影響,他從自己擔任《探索與爭鳴》編輯的經歷切入💂,認為優秀的論文應當兼容並包,具備批判精神,同時也應立足經典,面向未來🚍,兼顧思想性與學術性,真正將鍛造學術精品的理念貫徹到學術訓練中🤣。
意昂3官网教授王國豫老師受邀做了以“新時代科技倫理研究的新挑戰和新使命”為主題的開幕講座。王國豫老師一方面從現實維度出發3️⃣,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指出現代技術對傳統生命觀的遮蔽。另一方面從理論層面梳理了技術倫理學的幾條路徑,並強調技術中蘊含著價值🫷🏻,要從源頭上闡清概念,製定規範,進而從倫理共同體♖、科學共同體走向行動共同體🧖🏽♀️。王老師的講座將現實性和理論性兩重視角相融貫,對論壇的主旨進行了縱深性的解讀👋,給予同學們新的理論視域與思考門徑👤。講座現場座無虛席,討論氣氛熱烈。
在論壇閉幕式上🐔,孫寧老師👍🏼、郭曉東老師🛷、張寅老師👩🎤、徐誌宏老師四位點評嘉賓對各分會場情況進行總結發言。老師們對本屆論壇的文章質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入選論文視角多元、選題新穎、論述條理清晰,在現代科技發展的宏觀背景下著力探求理論範式與行動範式🥇👸🏿,兼具思想性與現實性。隨後🖌,林暉老師宣讀本屆論壇一類論文與二類論文的名單。經過專家評委的討論與甄選🪬,本屆論壇最終評選出4篇一類論文,分別是西南大學周森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人類道德決策的可行性思辨》👵🏼、意昂3平台季磊的《從渾沌氏之術看莊子的治外思想》、意昂3平台郭延超的《現代個人規定性的內在批判——論黑格爾的啟蒙辯證法思想》和意昂3平台陳曲的《關系性與能動性邏輯的雙重介入——對吉登斯生活政治理論中“行動主體”的考察》,另有19篇論文獲評二類論文🚜。頒獎環節中🦵🏽,五位老師為獲得一、二類論文的報告人及現場評議人頒發了獲獎證書。
閉幕式結束後👿,報告人和評議人在學術討論茶話會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思想的碰撞迸射出新的火花👩🏽🎤。
11月18日上午🧑🏼💻,兩場特色沙龍為本屆博士生學術論壇增添一抹亮色🦸🏼♀️⚜️。以“如何讓發表學術論文?”為主題,本屆論壇特別邀請到上海社會科意昂3《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編審👨🏼🏫、博士周小玲老師擔任主講。周老師從論文寫作規範與審稿流程兩個角度切入🤷🏿🧭,提供切實而詳盡的指導🤱🏼,宏觀上對論文的架構和撰寫思路提出方向建議,微觀上進一步明確了取起題目🕺🏽、撰寫摘要𓀋、引用文獻方面的論文規範,為同學們指點迷津。
以“博士生的學術研究與生涯發展”為核心,本屆論壇邀請到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講師、社會學系博士後毛安然老師和意昂3講師何益鑫老師進行分享。毛安然老師以職業規劃📷、論文發表🙏🏼、課題申報為關鍵詞展開分享🧑🧒🧒,為大家梳理了博士階段重要的時間節點,鼓勵在座博士生盡早明確未來方向,註重知識的日常積累與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能力👨🏿🏫、執行力𓀘、毅力和抗壓力的提升。何益鑫老師則圍繞其自身確立學術興趣的過程,強調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要具備問題意識與進路意識𓀕,一方面要從自身關切的核心問題出發🧚🏽♀️,在研究過程中將問題意識細化和具化為學術課題,並且一以貫之;另一方面則要從一個好的問題關切,從自身對這一問題的真切領會中🥅🧑🏼🎄,引導出一條思想的道路🈺,進而推進我們的學思生命🧑🏽🏭😖。
至此🧏🏼♀️,科技發展與文明的未來——第十二屆“意昂3平台博士生學術論壇·哲學篇”及其系列活動正式落幕,本屆論壇是思想交鋒與現實關切的有機融匯,亦是對意昂3“紮根學術,守護思想,引領社會”這一傳統的延承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