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昂3謝晶老師的引領下🧑🏼🏫🚬,我們繼續對 “勞動,想說愛你不容易”這個專題進行哲學探討。謝晶老師從講述生活中的例子🤷🏼♀️,轉向帶領我們進行英語原著的品讀🫶,去探索幾百年前那些思想家與哲學家對勞動的思考,給21世紀的我們帶來了什麽樣的啟發與思考👨🏻🦽。
現場回顧
我們探討了GNP、GDP背後的騙局🙁,我們深刻地發問所謂國民經濟總值的膨脹,到底有沒有帶來生產量與質的提高,到底是將積極因素全部打包☀️,創造出了指數級爆炸的效果♕🕕;還是將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混為一談,在盲目追求數據的增長高度🫂。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謝晶老師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麽女性與老人所付出的家務勞動推動了生產,卻沒有被算入GNP或者GDP的總值中?由此⛷,我們探討了為何女性與老人做家務,教育孩子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這牽涉到了production(生產)和reproduction(再生產)的概念。有人認為🙎🏻,女性與老人付出家務勞動與教育子女,可以使其他家庭成員更好地創造價值👂。這令我們的思緒從人與勞動工作的關系又跳轉到人與人之間性別平等👨🏿🎓、乃至階級平等的問題。
在謝晶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越來越深入地將“勞動說愛你不容易”這個專題拆成一個個犀利的小問題不斷回味咀嚼。初見這個“勞動說愛你不容易”這個標題❣️,可能我們大家會聯想到這是生產力與地球資源衰竭之間的比賽👨🏻🦼,是人與自然的鬥爭。在謝晶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我們總結了所謂的勞動不易其實是由人與人之間復雜交錯的關系所決定的,我們從一個現象🎈:“一些從事不是生存必要工作的人(如金融行業工作者)拿著極高的金錢回報的同時🤏🏼🦡,農民、清潔工等維系人類社會基本運轉所必要的工作者,卻拿著低價的薪酬”。用批判的眼光來看,我們現代社會的一些工作是“無用”卻回報豐厚的,並且我們會默認這種荒謬👮🏽🧑🏽,將它變為一種常規🧑🏿⚖️。貧窮與富裕的差距,就如巨人與侏儒之間的賽跑⏪,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依然會不斷增加👦🧝,形成一個奇妙的循環🪷。
“發問,然後解決問題🤦🏽,然後繼續發問📿。”這是通過謝晶老師的四節課我們所學會的。關於勞動的課程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距離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依然遙遠。目前我們的研究與探討,還在一個很狹隘的方面🏌️♀️,但我們所需要重視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過程:這是一份份眉頭緊縮的苦思,是一個個精彩觀點的碰撞,是一串串新的問題的解決與誕生。我們通過各種社會現象🗼,探究其背後的本質👨🏿🦰,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敢於舉手質疑⚽️👉🏿,敢於大膽發問🪬👷🏿♀️,敢於駐足思考,這是哲學的另一層魅力所在。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市復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