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者何以言規範——一項從分析形而上學到信息技術哲學的多視角考察》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2月出版
作者:徐英瑾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
一🧑🏻🎨、篇章結構
該書以問題為導向💆♂️,淡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政治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分析哲學🫳🏼、以及國內尚屬於邊緣的當代日本哲學之間的二級學科壁壘,由此為通常公眾所辨識的“唯物論”提供更豐富的經驗養料與更精準的表達方式。此外,該書為在前信息技術時代形成的歷史唯物論思想提供合適的理論通路👚,以便幫助馬、恩的思想能夠圓融地切入信息技術時代所提出的新問題。
二、主要內容
本書一共為四編,十四個章節。
一、從分析形而上學的角度闡明什麽是“唯物論”
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物質世界的運作方式與規範性之間的問題
三、從信息技術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物質世界的運作方式與規範性之間的問題
四🧎♀️、前述三編討論結果的應用領域——政治哲學
三🧜🏿♂️⚽️、觀點和方法創新
第一👨🔧、在對馬🤵🏿♀️、恩文本進行現代化詮釋的時候,努力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傳統的影響之外,以更為獨立的學術姿態打通當代科學新材料與馬、恩經典之間的思想交流管道。
第二、在那種已經得到學界辨識的“分析馬克思主義”思潮之外🤶🏿,為分析哲學的話語框架與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結合創造理論可能性👩🏼🎨。
第三🌥、學界冠之以“研究小問題,缺乏全局觀”的分析哲學方法,提供一條切入宏觀問題的新路徑。
第四、通過重新整理現代英美唯物論思想資源來構建批判西方政治自由主義理念的方案,以此使得相關批判能夠具有真正的學理色彩👸🏻。
四、學術影響或社會效益
中國社科院段偉文研究員對此書評論:
作為一部洋洋 40 余萬言的哲學論著,凡四篇十四章,其篇幅之大、視野之闊,令同行多少有些嘆為觀止✊🏽,亦給讀者帶來了不小挑戰。而真正使該書不容小覷的,不是它厚達五百多頁👨🏽💻,而在於它如同一部觀念湧現的機器🙏🏻,不論逐段細讀還是隨手翻閱,都不時會蹦出些出人意料或比預想更深幾層的問題和說法。由導論“不要以做唯物論為恥”到主體部分的四篇開啟的四個角度,再到結束語“唯物論者的當下任務”,所呈現者不僅是作者文以載道的情懷,更在於其獨有的思維框架與繁復而不失趣味的思想脈絡🂠:訴諸生命、認知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夯實唯物論—唯名論立場,更以“節儉”之策應對多視角下諸生成性議題。這令該書遠勝諸多一望而知的體系化大部頭🤶🏼,而堪稱一部分析風格的自然化唯物論的實戰手冊,值得專業學人認真研習和反復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