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主義研究》
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版,2018年第2版,作者:鄒詩鵬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類 二等獎
一、篇章結構
著作共分導論👸🏽🦸🏿♀️、正文八章及結語。導論🦸🏿♀️:走出當代虛無主義迷津👨🏽🎨。第一章:虛無的存在論分析👨🏻🎨。第二章:當代虛無主義的處境。第三章:現代思想中的虛無主義話語🤰🏽💁🏼♂️。第四章♑️:當代思想轉變與虛無主義🏄🏼♂️。第五章🤦🏿♂️🫵🏽:價值虛無主義的主要症型及其表現。第六章:虛無主義的病理機製。第七章:虛無主義的歷史哲學批判。第八章⚽️:馬克思主義的虛無主義批判。第九章:虛無主義的病理學與診療學🚍。
二、主要內容
首先,成果將虛無主義思潮的分析與現當代哲學有關虛無主義話語的考察結合起來🚴🏽,融通馬、中、西等不同資源🚴♀️,結合不同學科資源,結合哲學研究與社會文化分析🦤,從時代精神與歷史意識的當代生成方面分析虛無主義🧑🍼🫎。第二、結合海德格爾在虛無問題上的創造性探索及其難題🍶,引入並闡釋中國文化傳統的虛無思想資源。第三、重釋唯物史觀及其歷史進步論,回應海德格爾(以及尼采)等現代浪漫主義及其歷史主義🍂,展開對後現代相對主義及其所憑籍的解釋學史學觀的批判,重建歷史總體性。第四🧖🏻♂️、深化當代空間轉向、身體轉向與虛無主義的研究🫵🏽。第五、展開對物化及拜物教👧🏿、多余、公共性危機、超越性的喪失、工業文化與大眾文化背後的虛無主義及其機製研究,並提出的虛無主義診療學,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三🦮、觀點和方法創新
成果著述前後歷時十余年,對虛無主義問題及其話語作了迄今為止最為詳盡的梳理與考查🧑🏼🌾,並提出相應應對👱🏼♀️➕。
其一、立足於虛無與虛無主義的區分👺,在古今中西的大格局中框定價值虛無主義👨🏼⚖️,將哲學的探討與社會思潮的批判性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其二🆕、自覺運用唯物史觀及其意識形態批判方法🤽🏿♀️,對虛無主義及其相關思潮展開批判性分析。其三、做到義理🦸🏿⚧、觀念層面的梳理考察與機製分析、歷史分析以及病理治療學相結合,揭示虛無主義的復雜面相及其生成轉化機製。其四,自覺引入社會事實、比較研究方法以及思想史方法。
四、學術影響或社會效益
《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新華文摘》以及《光明日報》等發表了或轉載了10余篇項高質量論文,先後在意昂3平台、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上海音樂意昂3、上海大學等十余所大學發表學術演講,1次專題學術研討會,參加10余次國內外學術會議並做主題發言,參加各類思想文化教育實踐及咨詢對策研究10余次,形成了較大的學術及社會文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