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nnex項目空間與意昂3PhiloArt Group策展小組合作的特定場域項目🍈,群展“再次提問”於2021年12月3日在annex項目空間開幕。“再次提問”將展出6件迷你項目🏚💞,開放至2022年2月15日🧍♂️。這些項目皆基於對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及周邊場域的深入觀察與思考🏂🏻,通過特殊的創作與呈現方式,由多元學科的視角揭示人與環境的潛在關聯👩🏽⚖️🧏🏼,進而改變人們對自身所處世界的感知方式,並對⽇常物與廢棄物的概念進行全新審視🙍🏿♂️。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袁新📖、副院長林暉、副書記陳潔、耿昭華和藝術哲學系孫斌👮🏽♂️、王維嘉🙆🏼♂️、吳虹等老師出席了開幕式,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校友和林暉老師做了簡短的致辭📗,希望今後通過類似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增加意昂3和空間的合作。
本次展覽👨🏻🔬,作為意昂3藝術哲學系策展實踐課程的成果,是一個由學生策劃🏄🏿♀️🪞、學生實施的試驗場。過去兩個多月,他們以提案人的身份積極介入場域,從BFC向外輻射至豫園街區☄️,透過各自多元學科的視角🌞,圍繞消費景觀、城市更新🧑🏽🏫、社交網絡等話題🧘🏻♀️,形成了六個迷你項目🌘🤹🏻♂️,並在此予以展示。重要的是提問🧑🏿🍳,重要的是行動,重要的是過程,這是他們策展實踐的第一步🤽🏽♂️。展覽以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常駐群體(上班族)⽇常⾏跡為動線,基於對上海外灘金融中心及周邊區域作為現場的深入觀察👩🏻🦽➡️,提出問題👸🏿🤙🏿,並最終以整體裝置(total installation)的形式呈現思考與回答。展出的6件項目圍繞消費景觀、城市更新、社交網絡等主題,通過不同的媒介與表達方式,從視覺、圖像🦪、文本和情緒等多個維度,激發人們對日常物和廢棄物概念的重新認知與思考。《項目1#️⃣🚵🏿:被棄物置換》通過對從商場各家商戶征集來的包裝進行裁剪拼貼,重新組合成一件拼貼作品;《項目2👷🏼🔍:局部》用拓印的⽅法🐓,記錄周邊豫園街區在建築⽴⾯、街道地面、公共設施表面等處的紋理;《項目3:I've been》⽤行⾛的⽅式重新丈量BFC附近區域的距離尺度🤦🏼♂️,並將線路與步數標記在地圖中;《項目4:定意者》將從BFC各處拍下來的單個⽂字,分散排布於墻面,重新組合成新的(表意模糊的)⽂本;《項目5:EEEEmoji》截取社交網絡中定位於BFC發布的動態,抹去文字與圖⽚信息,保留其中的emoji表情,以此考察在這個特定場域中⼈們普遍擁有的情緒;《項目6:第一次接觸》將BFC各入⼝處監測體溫的屏幕攝錄下來📧,將錄像導⼊舊式顯示器中進行播放。地點、場所🖖、區域、網絡……這些為展覽提供發生現場的空間載體,本身具有生產意義的功能,它們構成作品呈現形式背後不可忽視的語境。策展的第一要義是在地性,觀察現場、思考空間、調查地點,然後提出疑問🕗💢、設計方法👨🦼➡️、付諸行動,即使最終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