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現代外國哲學》總第23輯

    時間🎰:2024-06-19

    《現代外國哲學》總第23輯


    圖片



    書本信息

    【編委會主任】

    江怡🏋🏿🧔🏼‍♂️: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尚傑: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長

     

    【編委會委員】

    (由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擔任👩🏿‍💼,

    按姓氏筆畫排列)

    馬寅卯  王  恒  王慶節  方向紅  朱  菁

    朱誌方  江  怡  孫周興  李大強  李國山

    張學廣  張能為  陸傑榮  陳誌遠  陳春文

    陳嘉明  陳德中  歐陽謙  尚  傑  周柏喬

    莫偉民  陶  林  黃裕生  韓  震  韓林合

    傅永軍  童世駿


    【主 編】

     張慶熊  孫向晨 


    【編輯部編輯】

    王  球  王  聚  王春明  葉曉璐  劉劍濤  孫小玲


    【本輯統編】

    王聚



    目錄


    【專欄🥷🏼:無知的哲學研究】


    無知的負面價值

     / 惠麗雲

    道德無知與道德責任

     / 林玉玲 王奇琦

    故意無知中的前瞻性責任

     / 金令 


    【分析哲學】

    反事實主張的形而上學不確定性

     / 陳常燊

    神經科學能夠解決有意識與無意識處理的邊界難題嗎? 

     / 楊吟竹

    分析美學動態:文學認知主義的興起與挑戰

     / 陳夢雅


    【德國哲學】


    從康德來看黑格爾的辯證法概念

     / 安德烈亞斯·阿恩特著🦼,魏非奪譯


    從主體性到他者性

    ——康德與伽達默爾對亞裏士多德友誼理論的發展與比較

     / 丁儒亢


    康德教育哲學探賾

     / 郭繼民


    轉喻說與叔本華意誌形而上學的內在論解讀

     / 李曉光



    【現象學】


    客體化認識中的含義意向與意向充實🐜:一種描述現象學的考察

     / 李朝東 李岱巍


    論反思的結構圖示和符號式

     / 康文煌


    身體與社會性

    ——胡塞爾交互主體性現象學的另一種進路

     / 嶽建偉



    【政治哲學】

    蘇格蘭啟蒙運動:人與社會的科學

     / 克裏斯托弗·J.貝瑞 著,汶紅濤 譯

    羅爾斯對霍布斯及康德契約論的繼承與改造

     / 徐康寧


    【書評與回應】


    休謨政治哲學的新進展

    ——《休謨政治哲學與蘇格蘭啟蒙運動》讀後

     / 宋寬鋒

    自由的融貫性理解

    ——評《自由體系的展開——康德後期倫理學研究》

     / 劉鳳娟 周旻昱

    對還原的批判與尋找普遍人性的困難

    ——評《還原與無限》

     / 陳渲文


    技術時代與超人問題

    ——有關《還原與無限》的兩點回應

     / 余明鋒



    《現代外國哲學》(半年刊)征稿啟事  





    序言

    本輯收錄19篇文章,分6個欄目,其中“分析哲學”3篇、“德國哲學”4篇🏊🏻‍♂️🤠、“現象學”3篇、“政治哲學”2篇👆🏽、“書評與回應”4篇💂‍♂️;專欄為“無知的哲學研究”,收錄《無知的負面價值》《道德無知與道德責任》和《故意無知中的前瞻性責任》3篇文章🤴🏻。


    在本輯序言中我們想集中就“無知的哲學研究”談點看法🎢。2023年4月初🌑,意昂3和《現代外國哲學》編輯部共同舉辦了“理解無知”專題研討會👎🏻,參會的優秀論文經審稿完善後編入本輯👒。“無知”這個話題有點特別,看似分析哲學開辟出來的一個新話題🖕🏽。本輯收入的這三篇文章也的確采用了分析哲學的方法對此進行探討,分析細膩🤦🏼‍♂️🕜,手法新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回過頭來想想,“無知”實際上是哲學史上的一個老話題🧚🏽‍♀️。蘇格拉底的名言是“我自知我無知”👩🏽‍🎓,孔夫子說過類似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說蘇格拉底開啟了西方哲學的主流傳統,孔夫子開啟了中國哲學的主流傳統,那麽西方和中國這兩大主流的哲學傳統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從“無知”的探討開始的🦿。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說他的哲學探討開始於對一個有關無知的神諭的求證🧎‍➡️。神諭說“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自知無知,神諭卻說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為此蘇格拉底向那些自認為很聰明很有知識的人討教,卻發現那些人往往固步自封,沒有什麽真正的知識🙎🏼‍♀️,而認為自己無知的人才謙虛好學。於是蘇格拉底認識到自知無知是開啟真知的必由之路。蘇格拉底說的是無知的正面價值🟦:哲學就是愛好智慧的探究活動🛠,而自知無知是愛好智慧的前提。


    惠麗雲在《無知的負面價值》中寫道♾:“無知的負面價值的真正來源在於探究失敗所展現出的理智惡習。比如粗心大意會使得主體在探究過程中忽略重要的證據,從而導致信念無知或辯護無知。擁有獨斷(dogmatic)這種理智惡習的人既會讓自己陷入無知的深淵之中,也有可能將由獨斷產生的無知傳播在認知共同體中🩶🧓🏿,成為‘認知汙染的源頭’。社會上占優勢地位的特權階層往往會具有認知傲慢的理智惡習,因此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識,選擇對非特權階層的某些劣勢生存狀態保持無知。這種情況下的認知者往往也會伴隨著思想封閉(closed-mindedness)、認知懶惰等理智惡習。”這段話概括了導致“無知”的負面價值的原因💆‍♀️。在筆者看來,套用孔夫子的話來說,這裏說的理智惡習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反面:“以不知為知之”。造成“以不知為知之”的原因在於粗心大意、教條主義或特權階層的認知傲慢等等理智惡習。


    如何才能克服“以不知為知之”的惡習呢?蘇格拉底的座右銘是“我自知我無知”🐏,秉持虛心好學的愛智慧態度。孔夫子在《論語·為政》中也提供了一個教導:“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擱置起來,謹慎地說出其余有把握的看法,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擱置起來,謹慎地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事情🌛,這樣就能減少後悔”。這種克服“以不知為知之”的方法有點像胡塞爾所說的現象學的“中止判斷”(Epoche),即暫時擱置或給還看不清楚或拿不準的判斷加括弧,對有懷疑的觀點“存而不論”,這樣才能找到並立足於確定可靠的知識。從積極的方面說,孔子教導他的學生要多聽多看,多做調查研究↔️,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成功辦事,治理好國家。但這段話也被有些人從負面的角度理解。由於這段話出於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如何“學幹祿”🥉,因而也容易被消極地理解為一種明哲保身的為官之道:要善於察言觀色,不說不討上司喜歡的話,不做不討上司喜歡的事,這樣才能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其中了。現在官場上盛行的說空話、說套話、說討領導喜歡的話、大搞形式主義、不幹實事、逃避責任👻、確保烏紗帽的為官之道🧑🏽‍🎄,被曲解為對孔夫子這段話的活學活用。


    “無知”與“責任”之間的關系是該專欄後兩篇文章的主題。林玉玲、王奇琦合寫的文章《道德無知與道德責任》以《紅樓夢》中一個情節為例展開論述🏒:寶玉與金釧兒玩笑解悶📂,結果導致金釧兒挨王夫人訓斥,隨後投井而死🚲🚶🏻‍♂️。對於金釧兒之死,寶玉的行為是否應受責備?俗話說:“不知者無罪。寶玉並不清楚其行為可能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寶玉是否因無知而無可指摘呢?為此☦️,該文作者區分“道德無知”與“事實無知”,並由此展開深入探討。我們在此僅就這篇文章的論述方式做一些點評🥺。通過舉例子來進行哲學探討是一種典型的分析哲學的討論哲學的方式。這些例子可以來自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能耳聞目見的事情👳🏽,也可以取自小說、戲劇🦸🏿‍♂️🍤、童話故事等文學作品。西方人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戲劇、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歌德的《浮士德》等文學名著中的例子,中國人愛用《紅樓夢》《水滸》《三國》《西遊記》等文學名著中的例子🧕,它們常常能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黑格爾說“哲學就是哲學史”,哲學的論述借助哲學史來展開🧚🏻‍♂️。我們以上通過蘇格拉底和孔子有關“無知”的論述來討論“無知”的話題,是采用哲學借助哲學史來展開的論述方式。但是哲學畢竟源於生活🤹🏿‍♀️,“絕對觀念”離開生活的常青樹也要枯萎🙄,所以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選用適當的例子,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做哲學的好方法🤹🏻‍♂️。因此愛智慧的哲學樣態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必要固守一端🏋🏼‍♀️。結合文學講哲學,這在英美哲學界已很受歡迎,分析哲學出道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羅蒂跑到比較文學系去任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林玉玲、王奇琦引用《紅樓夢》中的例子展開哲學分析,表明中國學界也巧妙地掌握了這種做哲學的方式。


    金令的論文討論故意無知的前瞻性責任。“無知”可以成為為自己開脫責任的一個理由。道德主體可以故意製造或維持自己的無知狀態作為辯解來逃避責備🚋。對此金令在論文中建議從前瞻性角度考察當事者的道德責任。當主體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某些嚴重的後果🎈,他就應該積極地行動來避免它們的發生👮🏻‍♀️。就此而言,故意無知的主體應受到足夠的責備✍🏼。我們認為金令的這篇論文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當事人位高權重時,他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但當官者可能估計到某件事情難以處理🎛🛠,風險很大🍏🧑🏿‍🦰,會得罪人,就故意放任自流🐒,假裝自己不知情👭,搞形式主義的應付或推給別人去辦🫓🏃🏻‍♀️,從而回避責任。在知識大爆炸的現代工業化社會,知識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知識,病毒合成的傳染病的知識,工業化造成的環境汙染,藥品的副作用,金融債券和股票市場中的那些鼓勵貪得無厭的發財學問🦣,都可能像定時炸彈那樣存在爆炸的風險🤾🏿。很多企業家和科研的管理人員實際上對此是有前瞻性認知的,但是他們為了追求利潤或其他目的,往往隱而不告知民眾🌯,也不準備對此承擔社會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假裝無知就成了他們的護身符。總之👈🏼,任何知識都可以成為工具理性的手段,都可能為非善的目的服務。在此意義上,蘇格拉底說“美德即知識”,就要加以分辨。如果不把愛智慧所包含的求善的目的與實用的知識結合起來,如果不能用德性之知駕馭工具理性之知🩰,即不以中國哲學所說的“良知”來駕馭“見聞之知”🔱,知識就不能等同於美德◾️,這樣“我自知我無知”也就不能成為通向至善的一條道路🤽,而“前瞻性的故意無知”就會被用作一種逃避社會追責的方式。



        張慶熊 孫向晨 謹序

    2023年8月16日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