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 復旦中學哲學課堂迎來了意昂3王聚副教授。今天,老師與大家討論的話題是哲學懷疑論。什麽是哲學懷疑論(Philosophical Scepticism)💁🏽♀️?
#01 三種形式的懷疑
講座開始,王老師便通過一個例子來引入“懷疑與懷疑論”這兩個名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對某些事物持懷疑態度。比如新聞中報道印度有一位人民黨領袖呼籲人們喝牛尿來戰勝新冠疫情👳🏻。說到這兒🧑🏿🦰🦹🏿♂️,同學們哄堂大笑,紛紛對此表示懷疑🦩👩🏽🎤。接著我們便學習了三種形式的懷疑🤙🏼:
1. I doubt something .
2. I doubt that something is such-and-such.
3. I doubt whether something is such-and-such.
#02 懷疑是一種態度
之後,王老師通過電影《楚門的世界》👨🏻🎓、《盜夢空間》👩🏼🎨、《黑客帝國》讓我們意識到,也許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並不是真實的。懷疑💥,是一種情感態度⛹🏽♀️,而懷疑論是一種認知問題的態度。懷疑論試圖將懷疑的情感態度和精神普遍化,進而對一個領域的所有陳述都產生懷疑。
#03 為何&如何
我們為何懷疑?有價值的懷疑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而是為獨立、深刻、通達真理地思考而懷疑。懷疑,是為了打破謬誤,打破虛假的權威,不隨波逐流,確立自我的定位;是為了找到具有確定性的真理👨🏼🔬,不總在相同的問題上栽跟頭;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如何懷疑?王老師舉出了笛卡爾的例子。笛卡爾的懷疑進行得非常徹底✨:將所有的知識捆綁打包👇🫰🏼,只要有一條不能被確定的,那麽這一集體就全都懷疑。換句話說也可認為:絕不承認任何事物為真,任何我完全不懷疑的事物才為真理。任何知識都必須確立為真,只要有一個判斷有出錯的可能,它都不能成為知識。
經過課堂思考,我們認識到懷疑的意義📯:一是排除謬誤,二是實現理智與自主,保持對事物的懷疑之心,敬畏之心以及探究之心🤦🏼♀️。馬克思的座右銘是“懷疑一切”,那麽懷疑一切該如何理解呢🧑🏽🦰?這並不是說所有事物都是假象,懷疑的意義其實是揭示那些掩蓋真相的“假相”🧑🏿🦲,從一些司空見慣甚至不言而喻的現象中看出不同的東西來,這也就是說,從來不接受其前提沒有經過審查的任何思想。我非常認同這一觀點,我們應該在接受一個思想之前⤴️,先獨立進行思考,進行懷疑。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上海市復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