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第三十期國學精修課程班學友🙋🏿♂️,上海至合律師事務所主任,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第十三屆市政協委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多次獲得世界頂級法律評級機構錢伯斯的最佳商事律師獎,《商法》2020年度The A-List 法律精英100位中國業務優秀律師。
緣 起
我一般喜歡出去走走,國內國外,相比其他國家🧓🏿,由於近©️,日本去的次數多些。
記得還是2003年或者2004年春天🕦,我去日本,我一般喜歡去些小城市,有天早上🛀🤾🏻♀️,從酒店出門準備去找家超市買早點,正要過馬路🙋🏻,突然看到兩個日本小學生(應該是四五年級左右大的)也準備過馬路☮️,日本小城市的馬路實際上很窄,也就是幾步路就能跨過去,但是他們沒有走🕸,我抬頭一看🏇🏽,原來是紅燈,但是左右都沒車🍭,而且也沒警察🗂,我就想過去算了,但是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老老實實的在等綠燈,我就拉不下這張臉💆🏼,最後還是等到綠燈再過去,事後跟日本朋友了解,原來日本在小學時期就受到要遵守交通法律的教育。
而反觀國內🍇,大家也看到了,老的小的✈️👎,亂穿馬路似乎習以為常(最近這些年要好多了🤶🏿,國民的法治意識有了很好的提升)。於是呢🦈,我就在想,我們也有交通法規,對亂穿馬路也有嚴格的禁止性規定,但是,仍然屢禁不止,到底是什麽原因會導致兩種不同的現象產生?
思 考
有人會說🧏🏻🛐,是我們的國民素質不行;也有人說,是我們的執法環境不行;討論來討論去,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邏輯🫳🏼。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上的課是體育課,我是廣靈路第一小學畢業的🤌🏼,我們學校是全市的足球重點小學📹,由於我短跑快,於是乎就被選拔到學校足球隊,打邊鋒位置,因此,體育課我們就是訓練,課後還要打比賽。我最不喜歡的課有很多,比如語文🤶🏼、數學、英語♝,還有一門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簡稱思品課),現在思品課不一樣了,據說復旦的陳果把思品課上成了網紅課,吸粉無數,被稱為“果粉”🕶。為什麽不喜歡呢,我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太空洞了,過多的強調一種更高的道德要求和精神追求⬜️,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來說,似乎離得有點遠,更何況是一些丫丫學語📂、懵懵懂懂的小兒呢🥝?
高考的時候🥗,我的誌願是我父親幫填的,他說學法律或者學新聞能伸張正義。後來,我進了法意昂3🔁,讀了法律,畢業以後的首份工作是公務員,之後呢就做了律師,今年正好執業二十年。
多年的執業生涯,加上兒時的教育🤽🏽。我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道德💨、法律👾,孰輕孰重?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是以個人的修為作為衡量一個是不是君子的標準,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更多的是個人的道德修為和情操,我們鄙視秦帝國🐤,因為它只講法不講情理、不尊孔孟🐦⬛;我們頌揚漢唐🧑🏿💻,因為它們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講的是親親尊尊👨👨👦;去年熱播一部電視劇,叫《清平樂》,講的是北宋的仁宗皇帝,這兩天《大宋宮詞》開始首播👨🏽🍳,一片粉絲、吃瓜群眾。宋盡管軍事上羸弱🚴🏽♀️,但文化上、物質上應該講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的一座山峰🙍🏼♂️,而它的價值取向🧣,恰恰又是講“禮”和“道統”的🙍♀️。因此🚂,我個人覺得,我們對道德的追求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其他文明,這也是為什麽我們的幼小教育之前只講思品課,而沒有法治課。
大家對世界近代史非常了解了🧘🏼♂️,歐美、甚至日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在於對法律或者說法治的理解和實踐上🎾,也就是說,這些本來沒有我們國家強盛的國家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治理等,尤其是對法治的理解📌🫰🏻,使得他們充滿了激情和規則意識,從而在近兩百年的歷史上迸發出了耀眼的光芒。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去年🥅,總書記來上海參加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大會😄,包括之前在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我們的最高層都意識到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由此💆🏽♂️,我反思到,之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在法律和道德的平衡上出現了偏差。法律教育應該是基礎🤸🏿♂️,是底線🎅🏻,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而道德教育則是教人向善、構建和諧社會的更高追求🚳。
實 踐
2006年春天🈯️,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論證和多方征求意見下,全國首個由高校(華東政法大學)、中學(北虹高級中學)🫳🏽、律師事務所組建的“中學生法治教育研究基地”在北虹中學掛牌👨👧👦,掛牌當日教育主管部門、司法行政部門🦋、高校相關人員均參加並積極支持相關活動🧛🏼♀️。
此後,從2006年起,到今天已經堅持15年,雖然當中有個別人員或者機構作了調整,但是,該教育研究基地仍然在有序的運行著。15年裏👐🏽,我們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在中學設立的法學社;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開設法治課程🧑⚖️、設計》明確指出🫱🏿,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更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
可能大家會有個疑問🕒,你洪亮為什麽會這麽熱衷這事,這事跟業務沒什麽關系,是不是因為你的孩子或者別的什麽原因呢?在這裏我想說的是🤹♂️,我小孩是2011年出生的🙋,設立這個教育實踐基地的時候他還沒有出生🤰🏼。那麽通過這個事情,你洪亮得到什麽好處了呢?我的回答是,確實我得到了好處。
後 續
最後👊🏽,我想談談實踐基地或者說這個項目的意義和影響。
2011年7月末的一天晚上🔌,很晚了,估計有十點多🎿,我接到我們實踐基地負責老師的電話🧑🎤,(楊學老師是我們實踐基地第一任負責老師🫲🏼,到目前已經是第三任了,前兩天我還同他通過電話,因為要準備今天的發言,想問問他手上有些什麽材料,但是他因為常年伏案工作👍、批改試卷和作業,腰椎盤嚴重突出,目前只能每天堅持上一節課🧑🏻⚖️,之後就要躺下休息。(他是75後的人🦹🏿,今年也就40出頭)),楊老師告訴我,他的一個學生⬛️,考上了同濟大學法意昂3🔆,這個學生曾經參加過實踐基地的法學社💗,就是在法學社期間,她接觸了法律,使得她對法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促使她走上了學法之路🤾🏿♀️。更可喜的是,2016年5月份的,這個學生考上了華東政法大學♡,收到了入取通知書😤,成為了一名國際法意昂3的研究生。現在🤐,她在一家日本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工作,每年新年她都會給我寄張賀卡👩🏻🔧。
這就是剛剛我的答案:我不僅得到了“好處”🏄🏽♂️,而且無比驕傲和感動📙🥃。正是因為在大家的努力下🧑🍼,實踐基地才能長久不息的堅持🧜♂️,哪怕是影響了就那麽幾位學生,但是我堅信💜,法治的種子已經種在了他們心中👩🏿🎨,種在了我們國家未來的土壤中。
對於這個實踐基地未來的規劃,我想🧝🏻♂️,盡管思政課中已經加入了法律學習的內容,但是經過幾年施行🏃🏻♂️,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和挑戰,如法律知識的難度到底設置到什麽程度?授課老師由於大部分不是法律專業背景的,他們在消化和吸收法治課程中所遇到的瓶頸該如何克服?他們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方式去教授法律知識🧑🏿🍼?等等問題,不一一列舉。目前,我正在同一些學校和教育部門探討如何修改和編撰思政課中法律知識的章節,希望能夠真正成為提升學生法治思維的要素🙍♀️,而不是又多了一門刷題的考試科目。
(本文轉載自澎湃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