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團學活動意昂3  學生園地  團學活動

第十四屆意昂3平台博士生學術論壇之哲學篇︱第五會場回顧

時間:2020-11-07

一、全球正義如何蘊含醫療公正?

意昂3  邵健飛

 論文摘要🤙🏻:有感於新冠肺炎對國際衛生秩序的沖擊👨🏽‍🚒,本文嘗試以丹尼爾斯提出的關於醫療公正的三個問題為線索,對全球正義理論與全球醫療公正的關系、全球醫療公正的國際決策等相關問題進行考察。這一嘗試的目的在於表明⏳,醫療公正是實現全球正義最具迫切性與可行性的部分,如果綜合正義理論不能很好地詮釋我們在健康需求方面的道德直覺,它的可信度將大打折扣🤲。國際環境下權威的缺失造成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可行性鴻溝,而一種對共同利益的廣義詮釋為我們跨越這一鴻溝提供了可能。

 孫小玲老師點評🛳🕕:這篇文章比較清晰🤾🧑🏿‍🦲,而且對問題采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就像全球正義中的其他問題一樣,處理全球性的健康正義問題也是比較困難的🚁。這篇文章分析了較強和較弱的兩種觀點,然後希望能采取一種比較現實主義的態度🧔🏼‍♀️,以折衷的方式來處理健康問題。這是一個追問何以可能的實踐性問題,不管我們的理論有多完美,程序設置的有多好,一旦落到實處,那都很不容易🤥。文中談到美國退出世衛組織這件事👈🏿,世衛組織是一個聯合體,它本身沒有特殊的權威🙅‍♀️,於是此文試圖用利益來代替權威。但是👍🏼🖐🏽,實際上我們能分享的資源是不多的👳🏽,比如疾病信息可以,口罩就不行。建議區分一下緊急情況和正常情況,比如疫情和貧困下分別應當怎麽做㊗️,或許這樣能使此文所提議的較強和較弱之間的折中觀點得到更好的落實😘👋。

 羅亞玲老師點評⛄️:應用倫理學的問題還是不容易處理的𓀙,不過這篇文章的架構和組織都還非常不錯🦹🏽‍♂️。這篇文章觸及了當代政治哲學比較核心的問題——人權和公民權的沖突。在疫情期間,你作為人的權利和作為某國家公民的權利👨🏼‍🦳,這二者沖突時應當如何做。還有強國和弱國之間相互幫扶,又如何處理自身利益的問題。當代對全球正義的討論還是非常豐富的,建議在這個方向更多去關註。在應用層面,可能你剛剛沒有把文章中的內容充分展示出來👙🫲🏼,在競爭、合作💫、發展、避免災難等比較尖銳的問題上,還可以更進一步地考察。

二、技術倫理視域的健康碼的物律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王亮家

 論文摘要:健康碼是我國數字防疫的功臣,防疫常態化及其潛在的倫理風險使之備受關註。本文介紹了健康碼的技術原理,以技術倫理視域下道德物化、負責任創新等理論🙎🏿‍♂️,論述了健康碼如何通過積極調節疫情下個體的感知與行動,並使個體積累健康碼情景下“技術不便🌨、技術強製與技術有力”的技術經驗🐏,實現對個體道德自覺的誘導👩🏻‍🍼、促進公共善的形成,因而具有正面的物律作用,同時闡述在設計活動中如何通過對健康碼腳本、開發者構成🤹、設計狀態與設計目標謹慎改進引導物律作用。而健康碼潛在的侵擾隱私、數字集權等風險可通過負責任的反思🥸🈴、設計、應用進行規避,並對健康碼作為可信任的技術,以及可信任的公民與社會進行展望➞。

 孫小玲老師點評🙋‍♂️:本次的論文有個優點,就是都比較清晰,層層遞進,這挺好的⏏️👱🏽‍♂️。健康碼的長處是顯而易見的🤼,在防疫效果上也比較顯著🏋️‍♂️。我比較欣賞的是🉐,這篇文章能用技術倫理學的前沿理論👿🍞,做些比較深入的分析。不過我還有兩點困惑:1,在人本主義倫理學和非人本主義倫理學之間的對比是否有必要。在人與物的互動中,物並沒有成為主體🦻🏻,並沒有形成交互的關系,所以技術倫理學裏面的這種對比是否有些過度渲染了。在自律和物律之間的截然劃分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技術背後有它的控製者👷🏼、指導者🌜。2🏄🏽,這些措施是臨時性的,還是之後也可以繼續運用的👩🏿‍🍳,這個限度在哪裏🧑‍🍼⛹🏻。我們當然能夠看到技術對人的改變,而且這種特殊效果是只有技術才能實現的。有些控製措施確實也是必要的🧜🏻,比如關閉咖啡館🧝‍♂️。但這畢竟是某些權威對某些群體的控製,那麽這些控製的界限在哪裏,又應該往哪裏用。各種細節上的問題🚵🏼‍♂️🦸🏻‍♀️,其實作者也都註意到了,這很不錯。

 羅亞玲老師點評🙏🏽:從健康碼技術到其應用🧕🏼,這篇文章梳理的都比較清楚。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比較大的沖擊⛺️,其中東亞國家的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得益於其文化、製度和控製措施。其實西方國家比如德國也曾開發類似的軟件,但有趣的是,德國人卻不願意用這些東西。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麽德國人不願意配合🧙💆🏿‍♀️,這自然不能歸為他們素質低。德國人對隱私比較敏感🫃🪞,比如德國移民一度帶來了混亂,但政府裝攝像頭的措施仍然遭到了抵製🤞🏻,因為裝攝像頭雖然在當時有正面效果,但今後也可能會被濫用🚀🧚🏿‍♀️,這種風險是需要我們倫理學學者去反思的。如果樓下🩺、小區🎙📯、公交🚶🏻、地鐵都裝了攝像頭🕳𓀘,那麽只要願意🚶‍➡️,就可以追蹤到你;而且還有手機的定位🤸🏿,你毫無隱私可言,這有些讓人細思極恐。作者也提到了疫情之後的健康碼的常規化使用問題🥅,怎麽樣讓技術開發者和應用者不越雷池👽,這是重要的

三、論尤納斯責任倫理學中的“人的形象”問題

蘭州大學哲學系  何振乾

 論文摘要👩🏼‍🦱🥎:現代技術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侵入和滲透進了人類存在的幾乎一切領域,尤納斯的責任倫理學就是在深入反思技術本質的基底上直面人類的生存處境而起的。責任倫理學的一條內在主線是對“人的形象”問題的全面反思,其核心在於揭示現代技術對人的存在本身及其自我認知的深刻影響,突出人的生存困境和主體性危機。尤納斯在倫理學和相應的形而上學視域內深入發掘“人的形象”的內涵與意義👳🏻🪜,追問人類是否“應該”存在、自然本身是否具有目的和價值、人在存在者整體中的地位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從而將“責任命令”引入技術時代的倫理學中。總的來說🚵🏻‍♂️🦵🏽,尤納斯不僅擴展了倫理學說的時空範圍🏊🏼‍♀️,更在本體論和主體性反思的層面上賦予了“人的形象”以“責任主體”的新內涵,對克服“人類中心主義”做出了新的探索。

 羅亞玲老師點評:當前對尤納斯的研究比較少🦐,這篇文章能依靠外文材料做到這個程度,是比較值得肯定的🚏。在文章大思路上,還可以更明確化,比如標題中“人的形象問題”究竟是個什麽問題⛓️‍💥,這是需要明確的。對一個不懂尤納斯的讀者來說,可能無法理解人的形象是指什麽、出了什麽問題👦🏿、又如何去解決👩🏻,這些都是讀者閱讀時會有的基本期待。

 還有幾個細的問題🧙🏽‍♀️。尤納斯最吸引我的是他對科技時代人的行為的本質變化的分析,而他在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的建議並不是很重要💟。他在七八十代提出的這些觀點👩‍🦽👩🏼‍💼,是非常有洞見力和前瞻性的🛗🖐🏼。人被物化的問題🔇,是他理論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值得註意的是,導致這個物化的主體也是人本身🧑🏼‍⚖️,一方面人成為對象,另一方面這也是人所造成的,他有一本書叫《主體性的強有力和軟弱無力》,對人的主體的強有力和軟弱無力這兩方面都進行了分析。他的責任倫理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對自然的維度✯,另一個是對未來的人的維度。對人的維度,就是針對人的軟弱無力而言的,比如現代科技看起來很厲害🔉,但其實人自身卻無法把握住這種科技力量。你把精力放到了非人類中心主義上,對人的向度可能沒有足夠的重視,這恐怕是需要進一步去關註的。他的非人類中心主義立場,與他的自然目的論是密切相關的🚴🏼‍♂️🧑🏼‍🤝‍🧑🏼,他認為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是以自身為目的的0️⃣。但是以這種存在者的整體的立場🍊🙎🏿,如何去論證人對自然物的責任𓀅,這恐怕是你不能回避的。

 孫小玲老師點評:相關研究在國內比較少,這篇文章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但是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性的,沒有把羅老師提到的那些重要方面納入進來

 有些問題雖然不是你這篇文章的問題💆🏽,但還是需要考慮🎅,比如如何構造自然目的論。康德有個自然目的論🙎🏽‍♀️🫵🏽,這不是說自然本身有目的,而是我們在做一種特殊的判斷👨‍🦯,是我們的判斷力把這種目的賦予自然的👨🏼‍🍼,這是一個綜合和演繹的過程🤦🏽‍♀️。他的自然目的論是怎麽提出的,如果這種自然目的論是客觀的,那它在什麽意義上是客觀的。他有一種比較古典的存在善的觀念,就是說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那目的就有一種存在的廣度⇾。從存在論角度去談,不僅是人有目的,整個自然都有目的。然後他又要去講一種責任的倫理學,所以問題就是這個自由是有價值的、非價值的,或存在中的虛無🏂🏻。可能違背自然目的的自由,和自然給予的目的(或客觀目的),處於什麽關系中,以至於我們可以承擔起責任🙇🏻👨‍👩‍👦。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自由,那我們可能就無法承擔責任👉;如果我們有這個自由(這個自由就是存在中的虛無👨🏿‍⚖️,也就是說它要麽淩駕於存在之上👩‍🚀,要麽存在之下,反正是存在中的空洞),那麽這樣就會沖擊到他的存在論🙋🏻‍♂️,也就是存在和善的統一性🧳。這個問題是比較學術性的🧒🏻,羅老師也說的很好🙆🏽‍♀️,要麽從理論上🥻、要麽從實踐上去思考。

 在實踐上重要的或許不是說他的解決方式無懈可擊,而是他對這些問題的關註,雖然過去了這麽多年,這種關註可能還是不夠,需要我們進一步強調🧑🏽‍🍼。你對理論的論述還停留在介紹上,沒有更深入。要從實踐或理論方面找個點進行深入地思考,當然理論和實踐可能也是很相關的。

四👨🏻‍🦱、道德運氣中的控製原則與行為者遺憾

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意昂3  焦金磊

 論文摘要:伯納德·威廉斯和托馬斯·內格爾通過對道德運氣集中表達了這樣一個理念——以康德主義倫理學為代表的現代道德哲學體系在處理偶然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此後近半個世紀,人們圍繞“道德運氣”問題展開了諸多討論❌,這些討論大多默認了二人道德運氣概念的一致性👩🏼‍💻,但實際上威廉斯與內格爾對於道德運氣分別占據了兩種不同立場,內格爾關註於控製原則的修改,而威廉斯聚焦於道德規則與個人生活的內在張力。本文希望通過對二人文本的梳理表明,內格爾式道德運氣觀雖然有其獨特的重要性,但卻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威廉斯的原意。在威廉斯那裏,道德運氣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對控製原則的修改上,更在於對道德判斷中歷史性因素的強調。

 羅亞玲老師點評:這方面書我讀的不多,無法對你闡述的內格爾和威廉斯的部分做評論🪀,但你這裏提到了康德。談到道德運氣時🏓👄,大家經常會把矛頭指向康德。我這裏稍稍有些提示,康德是否完全不考慮後果🏎,這恐怕是可以爭論的。去年在復旦開過一次會議🧑‍✈️,丁三東老師和馬寅卯老師都寫過相關的文章,他們的思路是從威廉斯的批評出發,然後回到康德並為康德做一些辯護🤱🏽。你有興趣可以關註下。

 孫小玲老師點評🧑🏽‍🎄:文章對內格爾和威廉斯的區分還是比較細致的,雖然二者都談到了運氣,但他們有根本的區別。內格爾考慮到了實踐的復雜性🎅🏿,對康德的嚴峻主義給予拒絕;威廉斯的目標就不一樣了👧🏼,康德一直是他的批判對象,威廉斯不承認以責任為核心的倫理學,他希望回到德性論的傳統。他們後面的背景不同,這不是一個站立場的問題,而是要怎樣看清他們的差別🛌🏻。

 我還想談下道德的問題,康德並不會否認運氣,他否認的是道德運氣,就是說運氣有沒有什麽道德意義、我們做道德評價時是否要把運氣評價進來。以高更為例🚋,如果他成功了、整個世界都認為他獲得了成功,但在康德那兒這仍然不能構成辯護,他的成功與否都不能為其拋妻棄子的行為做辯護。他有對家庭的義務🌹,也有對自身發展的義務,康德在後期也考慮到了責任的沖突問題,這當然有悲劇的可能性。這是客觀上,從主觀上說🈳,如果雖然世界認為他成功了🪄,但他自己不這樣看🫚,這又會怎樣🏃🏻‍♀️。感覺到遺憾和負咎感是不同的,我們會認為負咎感是一種道德感🔻📚,不是你感覺到遺憾的問題,而是你做錯了的問題🐬。威廉斯的例子在某種層面是反直覺的,比如我喜歡顧城的詩,但我不認為他殺掉太太是對的。成功的行為為錯誤的行為做辯護,我想這是違背直覺的。

 對於能不能把人生作為一個整體,康德後期在德性論中也做了一些努力,他有“整個人生”的概念,這非常近似於古典的性格,但它是個規範性的概念🍟。康德區分了人格統一性和道德人格這兩個概念🦖。古典理論把所有的東西都考慮了進來🌸,看上去非常迷人👱🏽‍♂️;但其實康德並不是那麽嚴峻,他把很多東西都排除在了道德之外,我今晚吃什麽這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我們要思考,假設運氣能夠作為一種辯護理由,那麽就幾乎可以辯護一切行為了,比如我偷竊是因為生的貧窮,如果生的富裕就不會偷竊,那麽個人責任就被掩蓋了。道德運氣和運氣是兩個概念,如何安置運氣,是否存在道德運氣,這是值得思考的🏞。

 從文章上看🍕,能在內格爾和威廉斯的理論上做出細致的區分🤳🏽,這就已經是個很不錯的文章了。

會議記錄 | 劉中奇

編輯 | 邱宛霖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