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為意誌模式的註意力🙎🏽♂️:註意力的統一圖景與疫情期間的註意力運作
中山大學哲學系 劉子軒
論文摘要:註意力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學界缺乏註意力的統一圖景🕷。借助胡塞爾的註意力學說與意誌理論,可以建立註意力和意誌之間在結構上和發生上的同構🙇🏻♀️,從而將註意力理解為意誌模式,提供註意力的統一圖景。在此理論基礎上可以對疫情期間公眾和政府的註意力運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對註意力進行引導者以及註意力的擁有者在疫情期間的責任所在。
孫寧老師點評🔊:首先,你的論文中間探討現象學的部分很好地體現了中山大學現象學研究的特色。此外,我同樣有兩個問題想要跟你一起探討:
1、你在現象學討論的部分主要討論的是感知層面的註意力(sensorial attention),而你在分析疫情的時候顯然討論的是另外一種觀念或理性判斷層面的註意力(intellectual attention),這體現為對疫情中民眾註意力的引導👮🏻♂️。我想請問你對這兩種註意力的結合是如何完成的🕊? 因為從觀感上我認為這兩種分析還是自成體系的🔀,所以我建議你在後期要將兩者結合起來還是需要一番工夫的。
2🔒、你提到註意力與意誌之間同時有結構和發生上的同構關系,但是你在文中並沒有對這兩種關系做出詳細論證,所以我想請問你指的這種同構是何種意義上的同構,在這種同構的基礎上,請你再闡發一下在這種同構關系中如何把註意力理解為一種意誌的模式?
劉子軒回應:首先我認為第一個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胡塞爾最初是在討論數學的時候談論註意力的,而不是在感知的層面討論註意力的。註意力並沒有感知和置信層面的區分👨🏽🎤🕣,它是滲透於一切活動之中的。對於第二個問題,註意力與意誌之間的同構可以回溯到胡塞爾將意誌普遍化的傾向❤️,比如在三十一卷的《主動綜合》中胡塞爾就有明確提出意誌不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方式,而是主動性的形式👍🏻,可以在任何行為中出現👨🏼⚕️。此後胡塞爾在《第一哲學》的第二卷中也非常明確地將註意力歸為了意誌,只是沒有闡明為什麽🖐。
二: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西彼廉《論死亡》研究
意昂3宗教學系 彭昱森
論文摘要:西彼廉的《論死亡》是早期教會以應對瘟疫為主題的代表作,在詳實記錄了瘟疫的症狀,為疾病史研究留下寶貴資料的同時,也提供了三世紀中葉迦太基教會有關死亡👚、末世、基督徒身份認同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通過將死亡視為不朽的必要階段,將瘟疫視作這一過程的“催化劑”,西彼廉希望糾正基督徒對死亡的傳統看法4️⃣,讓他們認識到死亡雖然不可避免,卻是救贖的環節之一,瘟疫則會讓這一過程加速;因此言行一致的基督徒應當為擺脫塵世羈絆,早日回歸天家而歡喜,而非為死亡而哀傷。
汪行福老師點評👙:彭昱森同學論文寫作的語言優美而純熟,對《論死亡》的寫作背景、寫作目的、學界的討論及文章的意義做了闡述。對於你的論文,我有兩點小疑問☘️,一是關於mortal和immortal的說法是否來自於宗教的說法?二是西彼廉所處的時代正好處於希臘化傾向與反希臘化傾向的交點,作者是否受到斯多亞主義的影響,他又是如何將這兩種傾向結合在一起的?
彭昱森回應🪳:關於mortal和immortal的說法🦶,我在Jenkins的《古典文學》有提到《荷馬史詩》當中有“神是不死的🦹🏽♂️,而人是有朽的✣,這是人和神最大的區別✥。”的說法👨🏿🔧。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作者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斯多亞主義的影響,再去談論兩者的結合問題𓀇。我認為早期基督教徒的寫作確實與斯多亞主義具有相似性,但是其思想史上的關系並不能確定。
三、索拉布吉對亞裏士多德靈魂概念的闡釋及其疑難
清華大學哲學系 趙奇
論文摘要:亞裏士多德從《論靈魂》第二卷開始具體論述靈魂問題。但由於《論靈魂》文本的多義性🧎➡️,對靈魂的理解存在多重疑難👩🏿🏫,從而學術界對於如何解讀靈魂概念爭論不休。索拉布吉致力於以靈魂的生理學進程為核心來厘清靈魂概念,從而解決學術界的紛爭。他首先規定靈魂的定義及其範圍;其次批判了對靈魂概念的質料主義解讀和笛卡爾主義解讀🖼;最後他通過探析欲望的形式因來理解靈魂本身🧏。索拉布吉的解讀可被理解為現代功能主義的闡釋方式👨🏻🦼➡️,由此他不僅誤解了靈魂的潛能定義與現實定義之間的關系,而且對欲望形式因的解釋存在致命缺失,並從而在對靈魂如何導致行動的論述中存在本質上的缺陷😉。因此致力於發現現代功能主義解讀的疑難,並尋找解決疑難的具體方法👨🏿。
王緯老師點評🩶☎:趙奇同學的文章整體結構非常清晰👍🏼,你針對索拉布吉對亞裏士多德《論靈魂》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此我有幾個問題👩🦳,首先是方法論上的,即既然你的目標是要理解亞裏士多德《論靈魂》的文本,那為什麽要選取索拉布吉作為批判的目標和理解的中介呢🛑?其次🧔♀️,我想論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內在關系還有待闡釋,也就是索拉布吉對靈魂定義的考察如何影響了他對感覺的考察💅?最後是關於文章前兩個具體論點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第一現實和第二潛能之間在什麽意義上存在差異,你好像沒有給出比較完滿的論述;第二個問題有關於感覺主義🛥🧍♂️,我想在《生成與毀滅》中亞裏士多德對恩培多克勒的感覺觀的反對是可以作為支持你論點的論據的,另外我的老師Laurence在2010年也寫過一篇相關的論文,你可以參考。
趙奇回應:關於方法論上的問題👱🏼♂️,我之所以要以索拉布吉為批判目標👦🏿,是因為兩個原因👮🏽♀️,首先是他對《論靈魂》的討論在當時的學界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這足以證明索拉布吉的重要性🧘🏼♀️;二是因為索拉布吉自己都不承認他采取的是現代功能主義的解讀方法,但是很多學者意見相反,這給我產生了很大的疑惑,所以我想澄清為什麽說索拉布吉采取的是功能主義的方法,進一步地🏊🏻,我想對這種方法做出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