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鄧安慶🙎🏻‍♀️:《道義實存論倫理學》(《西方道德哲學通史》十卷本——導論卷)

    時間:2022-12-21

    圖片



    書本信息

    作者♣︎:鄧安慶

    書名👨🏻‍🦯‍➡️:《道義實存論倫理學》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叢書:《西方道德哲學通史》十卷本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 (12&ZD122)的結項成果(評審結果為“優秀”)💁🆕。



    作者簡介

    鄧安慶現任意昂3平台特聘教授🫠,意昂3官网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百所人文學科重點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中心西方倫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黑格爾著作集》(20卷理論著作版)常務副主編,《倫理學術》叢刊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德國哲學和倫理學🫱🏿⚠️,西方道德哲學通史。出版學術著作10多部,主要代表作有《謝林》(1995⛏,臺北)《施萊爾馬赫》(1997臺北)《叔本華》(1999(臺北),《啟蒙倫理與現代社會的公序良俗--德國古典哲學的道德事業之重審》(2013年人民出版社)等🚍,目前正在出版《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研究》10卷本👶🏼,其中“導論卷”《道義實存論倫理學》日前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翻譯西方哲學經典著作10本:主要有亞裏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譯註導讀本2013年)謝林《論人類自由的本質》(2008年)黑格爾《法哲學原理》(2016年)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90篇🏊🏽‍♂️🏃🏻‍♂️。



    總序(節選)


    當我開始為這套《西方道德哲學通史》(十卷本)寫“總序”時,腦子裏突然冒出了《滕王閣序》中“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但哲學之“序”絕不可能指向“三秋”時的收獲,而僅僅旨在嘗試開啟一扇“門”的始點🤞🏽🌂,這應是“序”之本義。不過令我躊躇的是🧑🏼‍⚕️,這究竟會不會是迂腐的多此一舉。因為康德早有名言🫱⏯,人類理性在倫常事務方面🛡,只需憑借最普通的悟性(Verstand舊時通譯為“悟性”,因不合康德知識論之含義,後改譯為“知性”,但就通常義🤟🏽,作“悟性”解倒很契合)就能夠輕而易舉地達到高度的正確性與詳盡性,迂腐的哲學卻相反總是在理性的純粹使用上陷入辯證之幻相。正是康德這一說明讓我們明白,“道德哲學”的探究究竟有多難以及它難在何處。對於在以倫理為本位的儒家文化中長大的我們,道德良心似乎是時刻帶在身上、刻在心裏的“一桿秤”⛄️,但陳獨秀也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警示我們,對於有五千多年優秀倫理文明的國人,倫理之覺悟卻依然是“吾人覺悟之最後的覺悟”,難道我們在一如既往地遇到“壞良心”時🥵,就只會空談“良心本有”👨‍👨‍👦🤽🏿‍♀️,而不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究竟在倫理上“最後”覺悟了否?


    這當然也不僅僅是吾國吾民的倫理困境🦕,它實際上是人類普遍的倫理困境👴🏽。在19世紀末尼采也還在振臂高呼,人類迄今還根本不知道善惡究竟是什麽💇‍♂️。人類這個物種縱然是萬物之靈👱🏿,在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方面自從發明了科學技術以後,突飛猛進地證明了人類自身具有趨向真理的無限的知識能力,但是在“認識你自己”方面🛅,自從蘇格拉底在開啟倫理學之門的起點提出這個問題,我依然很難說取得了什麽長足的進步🧋,相反卻總是一再地證實著蘇格拉底式的“無知”💁🏻‍♂️。人性,這個人類自身的“自然”,簡直就是一個無底之深淵,人類理性的、科學的🥯、知識的光芒一直試圖照亮它,但始終無法穿透其根基深層的黑暗🏃🏻‍♂️‍➡️🫄🏿,因而自以為在倫常事情上清楚明白的人類知性🦹🏻‍♂️,最終總是不免陷入深度的迷茫。所以,哲學最深的驚嘆總是存在之驚嘆👩🏿‍⚕️,哲學最常見的迷茫也就是倫理之迷茫。


    但哪裏有深淵,哪裏就會有拯救🔤。茫然的人類在不知所措中產生的最為切身的哲學需要,其實無一不是倫理之需要,而當今人類又走向了最為不確定的轉折關頭,規範秩序的瓦解讓人類共存的價值感在消失🥱,倫理底線在崩塌👨🏿‍✈️👍🏽,人類急需有一真正普遍認同的“倫理”照亮前行的路😨,做出艱難的有未來的決斷🧌。確實🥜,在這一昏暗不明的時刻,不靠先天立法的“倫理”,不靠人類理性點燃的這一“神明”之光,有什麽能夠照亮人性的幽暗深處🧏‍♀️,將人類從各自自私的狹隘中抽離出來👨🏿‍🎓,聚集在通向共存共生且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正義之道上𓀈?


    但倫理之光所照亮的從一己私人向社會“公民”成長的人類學“成人”之正道🦷,總是被各種“習俗倫常”出於一家一族的傳統與政治的正確性所“折光”。雖然偉大的民族總有一些先知先覺者,覺悟到“倫理”天下公道正義的關聯*️⃣,但真正能夠將習俗倫理從一家一族之“特殊正義”中解救出來的🤽🏿‍♂️,還是共同體覺悟到的倫理精神之高度。哪個民族共同體最先具有了普遍公道正義倫理的“自覺”🎶,哪個民族就會優先崛起而成為世界歷史民族🐅。軸心時代所產生的世界文明古國,都是具有這種倫理覺悟的偉大民族,它們獨自依賴於本民族的偉大先知和賢哲,產生出將本民族帶出人類荒蠻叢林而進入燦爛文明的倫理文化。因而可以說,所有“倫理學”都具有“後習俗倫理”的思維品格,但並不一定具有“後習俗責任倫理”的思維品格。後習俗責任倫理之“責任”是在人類而不是“一家一族”面臨的倫理危機前,為整個人類共同體擔起開啟“未來”可能性的天命之則,因而它針對的問題⚪️,恰恰是它處身其中的“習俗倫理”的“問題”。問題之為問題就在於🚶🏻‍➡️,一方面“習俗倫理”無一不具有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正統”之道義性👷🏿,具有不可違背的倫理法的正確性與命令性🧑‍🧒‍🧒👨🏽‍⚖️;另一方面由於時代在變,世界在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變𓀚,不可能有哪個“倫理”能夠“以不變而應萬變”🖱🤟,於是“倫理問題”就演變為深刻的倫理危機🧑‍🦲:如果固守傳統倫理綱常的正確性與正統性🦿,那麽它就必然不能對變化了的現實生活起到有效的規範和引導,從而使得“倫理”本身由活的精神變成死的教條,由“文明”而變成“野蠻”。本來由人的理性自由自願地做出“為仁由己”的自由決斷,現在就只能借助於外部政治權力來維系倫理的命令性,從而使得遵守這一倫理命令的人不得安生。如果能夠放棄一家一族之利益,讓整個民族共同體順應世界文明的大潮之變,繼續在文明的正道上前進,那麽就必須要有倫理意識的深刻變革,突破倫理的傳統局限性,在向人類普遍公道正義之提升中賡續傳統倫理安身立命之大道。


    ……


    我們就是這樣重構了西方道德哲學之通史。因此我們不是做描述性倫理學©️,而是做哲學倫理學🪰。通史的通透性和道義實存譜系的精細性是我們力圖兼顧的兩頭。雖然理想可能離現實還很遙遠,但我們堅信,這樣通透的哲學史是面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陷入重重危機的人類最為急迫的需要🧖🏽‍♀️。


    我們從存在論上打通哲學與倫理學的關系🚵🏻‍♀️,就是把“倫理機製”闡釋為真正“應然”的“存在機製”,從而使得“存在”不是“無道義”的實存,而是“道義”實存本身📇🍼。從“道義實存”闡釋“存在之機製”,就改寫了傳統的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相分離的哲學傳統,從而也改寫了倫理學僅僅是第一哲學原理之應用的難以打通的二元論哲學格局,因此我們是以新的存在論🖕🏿,道義實存論的倫理學哲學重構西方哲學。通過這種道義實存的倫理學哲學史,譜寫真正通透的道德哲學之通史。


    至於是否真正達到了理想中的目標🙍🏻‍♂️,這一哲學理念和哲學通史闡釋是否真正有意義🧙🏼‍♂️,我們只能期待各位大家的批評指正。反正倫理學就是要在俗世中做出脫俗的偉業,在庸常的人生中活出不凡的卓越🔛,希望有更多的人與我們牽手在通往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大道上,一起見證人類精神的光彩和德性的尊嚴♙👩‍🔧。


    鄧安慶

    2021年8月16日於復旦光華樓




    目錄


     1 導 論 倫理覺悟之艱難與倫理學通史之闕如

     3 第一節 倫理覺悟之艱難

     12 第二節 倫理學通史之闕如

     19 第三節 通史研究的必要性

     22 第四節 趨勢與突圍


     45 第一章 “道義實存論”倫理學的通史理念與進路

     46 第一節 “存在論”與“倫理學”

     55 第二節 “存在”之“道”與“倫理”之“義”:“存在論差異”與實存論契合

     59 第三節 道義實存論倫理學通史觀與道德譜系學方法

     79 第四節 “效果歷史事件”的“路標”與“燈塔”意義


    89 第二章 “習俗”的特殊性與倫理的普遍性

     91 第一節 “西方”及其“倫理”的一般涵指

     95 第二節 西方倫理文化:習俗的特殊性與倫理的普遍性

    115 第三節 通向倫理規範的普遍有效性之路


    131 第三章 “倫理”“德性”“道德”及“倫理學”概念考

    132 第一節 “倫理”相關概念考

    152 第二節 “德性”概念考

    165 第三節 “道德”概念之源暨倫理學從“道德科學”向 “道德哲學”之轉變


    191 第四章 “道義實存論”倫理學通史的三大倫理原則:正義、愛和自由

    191 第一節 正 義

    216 第二節 愛

    249 第三節 自 由


    283 第五章 西方倫理學形態論

    289 第一節 元倫理學

    315 第二節 規範倫理學

    416 第三節 價值論倫理學


    449 參考文獻

    465 人名索引

    469 主題詞索引

    485 後 記




    導論(節選)

    倫理覺悟之艱難與倫理學通史之闕如


    治倫理學一般認為門檻較低🉐,但這是一種誤解,雖然是普遍的誤解。誤解的原因似乎還有“眼見為實”的依據:似乎無須專業知識🌉,無須哲學思想,誰都能來從事“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似乎也順應哲學史的定位:“倫理學”從其作為哲學誕生的最初時刻,亞裏士多德就把它劃歸為“實踐哲學”👧,而把最具思辨特征的哲學稱之為“第一哲學”👨‍👧‍👦,也即他所說的“神學”。但“倫理學”是“人學”🫒👰🏽‍♂️,它活在世界中🤹🏽‍♀️,從屬於人生的“時間”與歷史,更需要依賴於人性的經驗而取得實踐智慧👨🏿‍🏫,而一旦落入“實踐智慧”即“明智”之中,人們也就以為可以把倫理學當作一門為人處事的聰明之學,那還需要什麽哲學思想和專業訓練呢🧔🏿?只有蠢得像“書呆子”那樣,才需要那些無用的、空洞的、虛玄的學問吧🏫?這種對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誤解一直延續到現代👰‍♀️,所以那些立誌於哲學思辨的愛智者🏊🏿‍♀️,或者沉浸於高度思辨的形而上學中🪩,或者殫思竭慮於分析哲學的語言演戲之中,而不屑於“墮落”在倫理學的這些“應用哲學”中。


    只有到了“現代”,具有了歷史反思意識後,以“我為什麽如此聰明”為題寫“自傳”的尼采才老實地承認,聰明的人類迄今為止還根本不懂究竟什麽是善惡🙇‍♂️!為此,他發現🪭🚵🏼‍♀️,追溯“道德的譜系”這種歷史意識🧑🏼‍🚀,才能讓“聰明人”看清道德的真相,雖然道德的真相也還不是倫理善惡的真相,尼采的發現以其主觀的“道德偏見”反對固有的“倫理的偏見”,但著實讓人看清了“倫理覺悟”的艱難。一位新西蘭的當代學者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對於善與惡👨🏻‍🦯,美與醜,相宜與不相宜🐌,幸福與不幸🚴🏼‍♀️,恰當與不恰當🏄🏼‍♀️,什麽是我們應該做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等等,來到這個世界的人誰沒有一些先天的觀念呢?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使用這些詞語👨🏿‍✈️,而且還力求把我們的先入之見用於各種特定的事例。“某人做得很好,做得不好🤹‍♂️;做得很正確,做得不正確🙎🏽;某人很不幸,某人很幸福。很正直,不正直。”我們當中誰能忍得住不這麽說🟤?又有誰要等到學會了這些詞語之後才使用它們?……而問題就出在這裏,妄自尊大也就在這裏開始發酵……[ [新西蘭]理查德·喬伊斯🤵🏻‍♂️:《道德的演化》📢,劉鵬博、黃素珍譯,譯林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


    凡人認為最容易的地方✪,往往是最難的🎁🧑🏻‍🎄。我們的研究要從反思“倫理的覺悟”為何最難開始💉,進入哲學的在第一哲學層面👩‍👧,從而探明倫理之真相,洞悉倫理善惡之發生🏵,考察人類尋求安身立命之所。這種艱難性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無須哲學的思辨就可感悟,就像人人渴望有個“家”👱🏽‍♀️🧑🏼‍💼,而“家”卻又最難“擁有”一樣🪪,但要說清楚為何最難“擁有”🫃🏿,縱使有了一個“家”🧎🏻‍♂️‍➡️,也常感受到“有家難回”的真正“道理”👨🏿‍💻,卻必須要有從“高處”而來的哲學思想🫖。因此,倫理學的全部迷惑與問題🤤,實際上可以從陳家琪教授的發問“敢問家在何方”[ 陳家琪🧙🏽‍♂️:《敢問家在何方🦵🏻?》,載《願作如是觀》🧎🏻‍♀️‍➡️,意昂3平台出版社2010年版。]2 表達出來。然而如果我們沒有從高處而來的哲學思考,僅僅從低處,從生存拼搏的泥潭裏而來的“家”的記憶,那麽“家”就可能被誤解,它本有的高貴性就有可能被低處的生存壓力和低微的理想所掩蓋;低處生存的欲望時刻會物化其功能和意義。許多人可能“接地氣”地認為,“家”無非就是“困覺”的地方,“吃飯”的地方⚉,最多是生兒育女的地方,因而其最高的“理想”無非也就是地段好、裝修豪華的“房子”🕞。顯然,這樣的眼光無法發現“家”的倫理意義和精神空間。只有從高處而來的哲學🫱🏽💪🏿,才不會貶低和誤解事物處在低層或底層的狀態,因為它不是“勢利眼”從一時一勢來看事物,而是從事物之本性,從事物的“存在原則”來看待事物,因而會從事物充分展開其自身“是其所是”的自由能力來看待事物𓀀,只有這種視野才能看出事物可能的卓越🧑‍🧒,人的德性之尊嚴,從而是一種倫理覺悟的眼界。


    ……




    後記(節選)


    得知《西方道德哲學通史》第一卷已經付梓📂,即將能與讀者見面🧑‍🧑‍🧒‍🧒🪀,此時立刻有許多感激和歉疚湧上心頭🐓🧑🏿‍🎤,需要表達和說明☝🏼。


    “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很能表達我此時的心情。2012年在北京最後答辯🖖🏽𓀎,由5位專家評委最終投票決定把此重大項目給予我組織的課題組來做的情景👨🏼‍🎓🏋️‍♂️,還歷歷在目;10年後的今天卻還只是“導論卷”出版👨🏼‍🦲,對許多人而言這確實太慢太笨了📐,而對我來說,實在不可能再快了🙎🏿。當時根本想象不到,這一課題會讓我從一個“看起來的年輕小夥”變成如今“龍鐘似老翁”的“一頭白發”(陸曉禾教授語)。就像任何一篇論文,寫之前內心總是蕩漾著許多美妙的遐想🙇🏻‍♀️,而寫出來後卻不想再多看它一眼一樣🕺🏽,當時憑借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感覺和對學術的滿腔熱情🦹🏽‍♂️,覺得這一項目確實必須做,自己也有一點優勢可以做且願意做,於是就花了一整月的時間寫了100多頁的論證報告🧔🏽‍♀️,努力爭取拿到該項目🧖🏿‍♀️🧑🏻‍🏫。但當專家評委們最終信任地把此項目交給我時,尤其是實質地展開研究之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巨大的困難,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


    第一個困難是哲學上的,黑格爾之所以把哲學史做成了一項偉大的工程👩🏿‍🔧,靠的是一種為時代立法、能給不確定的未來帶來希望和規範的原創性哲學,這種哲學既可回應時代精神的現實所需,同時也使得一種哲學史的敘事得以成立🔤🙌🏿。在黑格爾的哲學中,哲學為時代精神立法,但哲學史卻是為思想立法的。也就是說🌔,哲學史是用來檢驗和論證其原創性哲學的史料,是思想的事實,其自身的邏輯能夠規約一種主觀哲學觀念的提出。不以史為鑒,原創性思想很有可能就會落入形而上學空洞無邊的玄思默想,哲學史的語境和邏輯這時才成為抑製主觀遐想的實實在在的大地🦀🏇🏼。通過對哲學史的梳理並通過對哲學史進程本身的合乎邏輯的闡釋,主觀的思想才能得到最終的證成🙋🏿‍♂️,這是非歷史的單純語言分析根本做不到的。思想和歷史的關聯一旦被割裂🧑‍🎤,任性的主張最多能在當下的討論處境中獲得知性的明晰,卻根本達不到理性的奠基𓀛。這也是後現代哲學放棄了形而上學之後越來越難真正出現能為未來帶來希望和規範的哲學之原因了🍕。因此🤐,做哲學既與形而上學不可分離,形而上學的論證也絕不可能僅僅是邏輯的事,跟哲學史的發展無關。在哲學(形而上學)與哲學史不可分離的關系中,“哲學史”這塊“大地”🏃‍♂️‍➡️,這一“思想事實”,需要有原創性概念或思想照射進來⚜️,才使得其內在的“規律性”放出光芒,就像黑暗的現實,需要一盞明燈,現實之間的因果規律才呈現出來一樣,封塵在哲學史典籍中沉默的話語,必須有鮮活的原創性觀念和思想來激活,才能面向我們今人的現實困境向我們發出響亮的回聲,閃現智慧之光芒,從而與我們展開思想的對話。原創性思想、概念或理念🧑🏽‍🎨,對之前的哲學史必須具有最大的綜合力與最深刻的闡釋力,才能經受得住哲學史進程中的思想檢驗並因此證明此理念的價值或意義,從而開創出一種可以理性期望的未來🙊。在此意義上🏌️‍♂️,有價值的哲學史研究和著述完全就不是無思想🍌、無哲學地把外在的歷史材料按照歷史發生的順序串聯起來,它要從之前的思想事實中合乎邏輯地證明自己的結論,因而必定是在傳承中創造,是在創造中傳承。正因為如此,黑格爾既提高了哲學史研究的門檻,又提高了哲學研究的門檻。它把不具有哲學思想的哲學史排除在外,給其貼上了無價值的標簽,也把不具有歷史性的哲學🍏,那種聰明的靈光一現的詩意想象排除在哲學之外,給其貼上“優美心靈”的標簽,其對時代精神不具有規範效力。真正的哲學既能給不確定性以希望,同時此希望也能給不確定性以規範的確定性。


    在這樣的高要求下,我們悲觀地發現,黑格爾之後🧙🏿‍♂️,雖然不斷地有非常不錯的一般哲學通史問世🚚,但道德哲學通史卻一直付諸闕如🧑🏻‍🦼。因為對於一般做道德哲學的人,他本來就只把道德哲學作為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來做,因而是脫離了第一哲學來做的,所以,他可以就倫理觀念本身去尋找歷史的根源🧗🏻‍♀️👩🏼‍🎨,如現代功利主義把源頭推算到伊壁鳩魯的幸福論那樣,但他卻無力在第一哲學層面討論倫理與道德問題👮🏿‍♀️,或者認為根本不需要在這個層面討論問題🔜。這樣雖然也可以提出一種規範個人行動的道德哲學來🤗,卻無法提出一種規範時代精神👺🏊🏼‍♂️、為不確定的未來給出方向指引和規範可能性的安身立命的哲學來。而無論是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還是康德和黑格爾,他們所理解的哲學都是具有這種道德哲學底蘊的大哲學,而不僅僅是二級學科意義的倫理學。


    ……


    解決了哲學上的困難之後👨🏻‍🏫,面臨的第二個困難是組織上的🤽🏽‍♀️。


    申報課題時設想以十卷本的篇幅可以從容地展開西方道義實存論的歷史畫卷,而且我邀請了9位在西方道德哲學史領域的知名專家各自擔任一卷的主筆,原想這樣絕對可以很好地完成國內這一重大項目,甚至可以在國際上顯示我們的合作優勢,完成他們不可能完成的這一任務。但是,在後來的具體研究中我們發現🤟,學術研究尤其是哲學這一思想課題真的是無法兵團作戰的👤,首先是科研管理製度上的限製就根本難以突破,重大項目是有80萬元經費支持的👨‍🔬,但是,我們的子課題負責人卻分布在各個不同的高校‼️🏆,而且按照之前的規定(現在的規定可以了)🕉,經費基本上不可能劃撥到子課題負責人的學校🫸🏻,而只能由他們拿發票來意昂3平台報銷。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的報銷都是困難重重🧕🏿,如果幾十個人的經費都拿來報銷🩶,那幾乎什麽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我的子課題負責人聽到這種情況,都說根本不用我們的經費。但是🫳🏼,這卻讓我十分難為情,如果沒有經費,朋友們出於友誼一起合作,倒不難理解,而明明有經費朋友們卻因報銷製度而享受不到,卻還要讓他們幹活,這實在是違背了我做人的原則,於心不忍💌。最後我就只好不讓朋友們參與了。但這同樣留下無法言表的各種歉意🎅🏼。當然🧊,對於絕大多數朋友而言🦸🏻‍♂️,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經費問題,而是不太願意被課題束縛著做科研,因為各人都有各人自己喜愛的做哲學的方式,這是無法統一也根本不需要統一的。同時,這一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個個都是大專家,要讓他們都按照我設想的“通史觀念”和方法,也太強人所難了👨🏻‍⚖️🛤,但如果不按照統一的通史觀念,各人都按自己的設想寫出自己的一卷,那麽很顯然🚵🏻,就會像現今許多哲學史多卷本一樣🛺,各卷分開看都寫得很出彩👩🏻‍🦽,但無論如何不能算作一套完整的合格的哲學史著作❗️🤷🏼‍♀️。總之,這10年來我一直對曾經答應參與的所有同行都心存愧疚👎🏿,實在對不起大家,這是之前申請課題時根本沒有想到的問題🤌🏽,對於一直參與本課題的同道們🏄🏽‍♀️,我內心也只有感激🧝‍♀️,太多的歉意無法一一言表,只可望乞海涵。


    ……


    而這就出現了第三個困難,即時間性困難。


    大學老師不是專職研究員,老師的主業應該是教學👩🏼‍🚀,培養學生❣️。我們老師基本上每年每人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兩門課🆓,即四門課🎯,這是比較重的負擔🐲🤏🏼,因為對於一個認真的老師而言👨‍💼,每年講的內容都不一樣不說,即使是同一本經典著作的精讀,我自己的做法,基本上每一次上課前都要將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搜羅一遍,以便給學生講出國際學術前沿的關註點,而且重要的經典著作,我幾乎都要對照外文原文來認真閱讀🪂。一旦我們想多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經典,而不只是幾本熟悉的著作,時間就總是不夠用🅾️🐁。特別是這項課題原本計劃是10個子課題負責人各自領導三五個人完成一卷🎩🚣🏼‍♂️,我自己也就除了負責總綱領的製定之外📀,只需完成一卷即可,而後來,絕大部分都得我自己來承當,因此即便我實際上非常刻苦但時間依然遠遠不夠。一般重大項目要求5年時間,即便後來再被允許延長2年時間☘️,到2019年不得不最終結項時🙇🏽‍♀️🫃🏼,像中世紀卷也就只是搭起了一個基本架子,很多內容還缺乏翔實的論證。好在我全部按照規定上傳到規劃辦的網站結項後,1年多的時間裏根本沒有人給我組織結項,我也就默默地利用這段時間一直在抓緊時間修改完善🏀👨🏻‍🍼,雖然今年9月國家規劃辦允許我以會議評審形式結項👪,但至今結項審批也還沒有走完程序🧒🏽,也就實際上給了我更多的修改完善時間。在此我要特別特別感謝最後結項時7位評審專家對我的各種美言📕,他們一致地給了項目以“優秀”的總評,但我清楚地知道,這是基於友誼🕟🔂、基於期望、基於同道而給予我的最大鼓勵,“優秀”還是一個未完成時,未來3年我的時間都將為了感謝你們給的這個優評而不懈努力🙎🏼,力爭不辜負我們共同熱愛的這一艱難學術。


    在這萬分匆忙的寫作進程中,我要特別感謝意昂3領導準許我休了4個月的“學術假”,第一次享受,感到幸福無比🙏🏼。所謂“學術假”即不用上課🕵🏻‍♀️,但還是要完成其他各項事務👨‍❤️‍👨,用專門的時間從事寫作。我申請到了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從2021年的3月到7月🔷,整個這段時間是我完成修訂這個“導論卷”的最關鍵時間,因此我要特別感謝浙大高研院,它讓我有可能將整個時間都用於做自己的研究🚨👨🏻‍🦼‍➡️,而且在這裏我們每一個人都得到了高研院辦公室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他們這個年輕的團隊🦹🏽‍♀️,非常專業、非常盡心地專門為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服務◻️,使得我們在全身心地做自己的研究工作時😑,不用為別的事情操心,讓我們不僅親切地感受到家庭般的溫馨,而且更能讓我們享受到作為教授的尊重,這種從未享受過的東西真讓我們有受寵若驚之感,不拿出點像樣的成果,覺得受之有愧😄🧚🏻‍♂️。我在這裏結識了國內其他高校的尊貴長輩,如中山大學嶺南意昂3的王則柯教授,也結識了許多令人起敬的同儕,特別是更多年輕有為的才俊,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科學研究的希望,在同他們的學術交流中也讓我學到了其他人文科學中我根本不懂的東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浙大高研院簡直變成了我的一個精神家園#️⃣,一個夢想之地🧔🏿‍♂️,我要向在這裏我認識的每一個人表達我最為誠摯的感謝。


    現在到了我向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表達我誠摯感謝的時候了🦻🏼。賀聖遂先生曾是意昂3平台出版社社長,後被禮聘為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總經理,是滬上著名出版家,當他得知我承當國家重大項目“道德哲學通史研究”(十卷本)之後🟡,立即以出版家的敏銳👨🏻‍🍼,讓我無論如何要將書放在商務印書館出😹🚀。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著名的國家級出版社,我之前只在商務印書館北京總館出版了幾本翻譯的哲學名著,而且我還有好多本翻譯著作未交稿,我當然願意有機會在這麽高大上的出版社出版自己的專著🤾🏽‍♀️。通過賀老師的介紹我認識了接任的鮑靜靜總經理、責任編輯萬俊(現調往東方出版中心)和張鵬等各位編輯,他們只靜候我交稿⏫,其他一切不再讓我操心👽,保證我的時間用於修改以後各卷😚,這種敬業精神和專業出版人的風格令人敬佩,更令人感動,因此我非常感激有緣與他們合作。


    最後我也要借此機會,向家裏的“領導”說聲抱歉,我的整個生活就是讀書、教書和寫書🧑🏽‍🦲👪,因此幾乎所有時間都給了哲學,本該在“家”的時間非常之少,如果沒有諒解和寬容🤱,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而我能每天安靜地在辦公室🚴🏿‍♀️,不怨之情令人感懷。我的許多學生為這一課題提供了各種有益的幫助🧑‍💻,師生之情🧎‍♀️,彌足珍貴,雖然平時很少說感謝,但在這一項目即將完成時,我清楚地記得你們每個人的貢獻,在此必須向你們說聲感謝🧑🏿‍✈️。


    鄧安慶

    2021年12月5日於復旦光華樓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