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19級碩士班的黃慶輝,很榮幸能在畢業的時刻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點滴感悟,與師友做一次鄭重的道別🧛。
我更願將這三年的碩士生涯稱為一次成長的“蛻變”👨🏿🎤。從獨立撰寫發表文章,到牽頭組織實踐調研🦴,再到成為研究生會負責人👨🏼✈️,學術、實踐、學生工作填滿、編織🫢、更豐富了這三年的生活,也讓我意識到獨立思考🏬、嚴謹治學、守護思想的難能可貴🫖,領悟到關切現實、聚焦實踐🤹♂️、引領時代的使命擔當。
作為哲學專業的學生🎚,除去“哲學是什麽”🈷️,我最經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哲學的學習帶給了你什麽”?而在復旦哲院學習的這三年帶給我最多的🧎🏻♂️➡️,歸結起來是🏃🏻➡️,問題🤽🏼♂️、反思與現實👨🏼🔧。首先🧀,如何形成真正的問題意識🧑🏼🌾?對馬克思而言👨🏼🚒,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且一個哲學家只能提出他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現時代所處的問題,並嘗試給出解答,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也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其次,事情被給予的樣態就是它原本的面目嗎?對於被給予的現成事物,我總願意去問“為什麽”🙆🏻♀️?而反思也正是逐漸認識自己並走出自我的過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輕易相信被給予我們的前提💂🏽♂️;同時也要能夠接受批判和自我批判,真正開放自我。最後,馬克思從來沒有將其哲學定位於書齋裏,而只有回應時代與社會的關切,哲學才能真正“改變世界”🛜。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註重實踐感的培養⛹🏼♂️,我漸漸發現那些專業知識不再是“冷冰冰的教條”,而是有溫度、有情感的關懷,或蘊含著對當下生活的批判🪒,或寄托著對未來理想生活的構想🤑。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相信帶著哲學賦予我們的這些批判與反思的武器,我們會變得更加強大,擁有面對未知的勇氣與直面未來的決斷力量,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去邁進🍲。
從19年到22年👏🏽,我們的碩士生涯是與新冠疫情共處的🍘,在校的最後一段時光也經受了疫情的嚴峻考驗,可以說我們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畢業季,更要比他人多一份成熟🕰、責任與擔當。這段特殊的日子,給我們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就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我更願把它稱為是時代對我們的考驗。每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的機運🤷🏽,而每一代人的命運又與時代的機運緊密相連。我們生長的時代恰逢中國經濟蓬勃增長,因此我們中的大多數生活並成長於順境之中,但困難總會來臨、挫折總要經歷,我們能做的便是停止抱怨、拒絕躺平、打起精神,證明我們不是一個個“嬌慣的心靈”,而是能夠成長為一棵棵守護時代的“參天大樹”。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是時代為我們出的一道考題👷🏻🧗🏿♀️,也是我們要努力交出的一份答卷。
三年前,我們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躋身百年復旦的星空🤍,如今也將化作繁星散落並照耀各地。在這裏要特別向哲院道一聲誠摯的感謝。感謝導師鄒詩鵬教授三年來的言傳身教,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人,我都將終身受益;感謝輔導員薛宏偉老師三年來的辛苦付出、陪伴19級碩士班成長;感謝哲院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與關心愛護……相信今後的我們即使不再以學術為業,也定會帶著復旦哲學人的思考堅定前行,以另一種實踐的方式切近最本真的現實🟠。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