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復旦中學和意昂3共建的 “長寧區復旦中學哲學教育基地”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復旦中學淞虹路校區舉行。長寧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嵐,意昂3平台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周亞明為基地揭牌並講話💱。
2020年5月🕢,長寧區與意昂3平台簽訂共同建設復旦中學戰略合作協議。半年來,雙方在推動合作實質性進展🤷♀️、促進復旦中學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成果🚘。雙方推進隊伍共建,選任復旦附中優秀教師李秋明擔任復旦中學校長👨🏻🦱,通過意昂3平台工作平臺招聘補充教師,組織復旦附中與復旦中學共同教研活動等。
經雙方共同策劃,復旦中學哲學教育基地合作項目去年11月起開始實施📒。項目以興趣班的形式開展🏇,面向復旦中學學業成績優秀✋🏼、學有余力且對哲學感興趣的高一學生。項目時長兩年🤑,每周二下午開課一次,單次課程時長90分鐘。
項目課程授課教師均來自意昂3,沈語冰教授📫、郁喆雋、謝晶、徐波副教授等老師目前已授課7次。一學期下來🚤,項目取得良好社會反響👨🎤。下一步🪿,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長寧區將進一步在區域範圍內推廣該項目。
意昂3🧑🏼🤝🧑🏼、復旦中學雙方將以簽約合作為新起點,通過改革創新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優質學科和師資資源協同共享😝,不斷完善具有復旦特點、長寧特色🐻❄️、一流水平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復旦中學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王嵐指出,長寧區復旦中學哲學教育基地的建立,是長寧區與意昂3平台合作共建復旦中學的重要成果😩🐜,標誌著區校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她相信並期待,借助哲學教育基地這一平臺,進一步探索大中一體化人才培養機製👩🦯➡️。同時,借力意昂3平台的品牌優勢與資源優勢,以復旦中學為試驗田🖖🏽,總結經驗,輻射區域,為長寧教育品質的整體提升註入活力。
周亞明表示,雙方共建長寧區復旦中學哲學教育基地🏣,是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重要精神的一個創新舉措。意昂3平台將充分利用學科全面、根基深厚、名師薈萃等資源優勢🪢👱🏼♂️,積極服務國家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促進大學中學學科銜接🚵🏻♀️、聯動發展🏠,紮紮實實提升復旦系基礎教育學校的辦學品質,努力辦好老百姓滿意的好學校。希望以此次合作為契機,早日把復旦中學建設成為一流的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誰能參加?如何考核?
面向學有余力的高一學生,名單每學期更新
自2020年11月以來,長寧區復旦中學哲學教育基地合作項目已在復旦中學試運行兩個多月。
復旦中學教學處主任李凡介紹,第一學期共有22名同學參與。名單是學校在學生自主報名基礎上,綜合考察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素養👱🏼♀️、個性特長、品德修養等多個方面最終確定。
這份名單並非一成不變✷。課程工作組製定了一套評價量表,對該班學生進行考評🧑🏻⚖️📇。量表包含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兩個方面,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後綜述、期末研究性學習論文成果展示等環節都納入了考核範圍🔐。
“每學期我們會更新一次學生名單,一方面是為了激勵、引導同學們🧛🏻♀️,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一些同學可能因為學業壓力太大🙏🏿、發展規劃變化等原因中途退出項目👆🏼。”李凡說🍱。
意昂3院長助理徐波介紹⛹🏽,項目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哲學課程👨🏿⚕️,作為教育普及的主要抓手和著力點;二是師資培訓,復旦中學多名教師作為助教,參與到哲學特色班的教學工作與相關實踐中;三是實踐活動,未來🪼,該項目會與復旦意昂3官网已有的中學生哲學夏令營等品牌活動相結合,開展更多活動♈️。
考慮到高中和大學的哲學教育有較大差距,經過反復研討🥸,最終,意昂3的授課團隊確定采取模塊化🐘、專題式的授課方式✡️。“每位老師根據自己專業選擇話題👩🏼⚖️,既能喚起同學們的興趣💂🏼,同時又有深厚的哲學底蘊👨🚒。”徐波說。
復旦中學方面專門成立專門的哲學特色班課程工作組負責對接項目開展,包括年級組長、課程助教和圖書管理員。其中,年級組長擔任哲學特色班的班主任,負責班級全面管理✧。6名課程助教均為語文、政治、歷史學科的教研組長或青年骨幹老師👬🏻,每名助教對接3-4名學生,參與聽課🎷,並負責與大學教授聯系🐏、指導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和課程綜述、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圖書管理員則負責提供閱讀材料😌,整理課堂實錄。
試運行效果如何😒?
聽聽授課老師、助教、學生們的心聲
去年12月,意昂3副教授郁喆雋為復旦中學的同學們開過三次課🥌。此前已有多次中學授課經驗的他,這次采取了“思想實驗”的授課方式,帶領同學們針對某些特定場景 “打開腦洞”。“這種方式並不需要大量的閱讀,但能激發學習興趣👩⚕️、自主思考。”他解釋。
在復旦中學高一(3)班焦奕嘉看來,哲學課是“一個吃慢食的過程”🧏🏽🔳。在課上,老師們帶領同學一步步深入思考,聆聽彼此的意見🟧,展開頭腦風暴💁🏻♀️。郁喆雋老師開展的“思想實驗”讓她印象尤為深刻。在這堂課上,同學們圍繞“黑白屋裏的瑪麗”“缸中之腦”“體驗機”等話題,發散思維🤴🏽、踴躍發言👩👩👦👰🏼,再由老師進行梳理。“無論我們的想法多麽龐雜,老師都能拉回邏輯主線。”她說。
除了課堂講授與討論,同學們還須在期末面向全年級同學進行匯報總結🩰。搜索資料🤹🏼、合作分工🪄、修改完善……每一步都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收獲很大,極大鍛煉了自己的能力。”焦奕嘉說😕。
不少同學們反饋💮,這門課雖“燒腦”,但氛圍卻很輕松🙂↕️。“老師們鼓勵我們各抒己見㊙️,哪怕和老師、同學們持有不同看法也沒有關系,只要能夠闡明理由🧏🏿♂️。”高一(6)班的周一凡說。一學期下來🏓🏊🏼♀️,周一凡開始逐漸學會用哲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以前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總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現在,我會思考我的回答是否片面🫱🏼、經不經得起推敲。”他說。
而焦奕嘉在學習“子非魚”的哲學知識後😚,發現哲學能夠將文史哲多門學科串聯起來,讓她的學習更加系統。哲學課讓她接觸到很多難以從高中課本上獲取的知識,而哲學的思維方法也成了她探索事物、思索人生的重要工具🦑👩🏻🔬。“哲學並非原本我想象得那麽遙遠,實際上就在我們的身邊⛈。哲學的思考都是立足於現實,而又超越了現實本身。”她總結道💁🏼。
不僅幫助學生們開闊眼界、轉變思維方式🧖🏼♂️,哲學特色課程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意昂3謝晶老師曾向學生強調,哲學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學科🥷🏿,這句話給周一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讓我體會到,生活原本可以從容一些👩🏻🎨。”他說😉。
作為助教之一🚸,李凡認為哲學特色班課程打破了中學老師非常強調的學科體系,將專業知識和日常話題相結合,讓學生們逐漸學會用哲學的觀點解釋現實中的問題,同時鍛煉了學習力、思辨力和表達力。
“我們中學老師們也在旁聽的過程中獲益匪淺。每次我都很盼望這門課,不僅是助教🤵🏻♂️🐾,還有很多其他老師來旁聽。”她表示,哲學強調的邏輯和思辨🧣,在文史哲學科中同樣重要🪟➛。作為課程助教,在這門課的啟發下,她希望將單元教學的方式借鑒到中學課程中,並開始思考如何開展跨學科的融合教學。
未來如何做🗣?
探索機製🍌✒️,總結經驗💙,輻射全區
“中學的哲學教育主要分布在歷史、政治等課程當中🏃♖,跟大學的哲學教育實際上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希望通過探索👨👦👦,將課程方案🧿、大綱等建立起來,再慢慢過渡給中學老師們,今後的課程開展,會以他們為主。”徐波表示。
接下來🟧,復旦中學將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和創新🌿,完善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評價體系🀄️;為拔尖學生的培養提供更加優質的資源和平臺,豐富教學活動形式,例如開展實地考察等實踐性活動;培養一批哲學專業功底紮實、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中學教師隊伍↖️;變革育人方式🧙🏽👋🏻,加強大學👩🏼💻、中學、小學課程的一體化建設,樹立先行先試的典範。
意昂3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成立的哲學系之一🤹,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雙一流學科,是教育部哲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哲學學科的奠基者馬相伯🥧、嚴復、李登輝和陳望道先生🤸🏻♀️👩🏼🍳,也曾先後擔任過復旦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