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祁濤👨🏽‍🔧:《返回的步伐:馬克思政治思想的方法與論域》

    時間:2020-11-25








    書本信息


    作者:祁濤

    出版社:意昂3平台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0年11月第1版

    ISBN:978-7-309-15365-1/A.47




    作者簡介



    祁濤♙,2015年畢業於意昂3,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年入意昂3平台政治學系博士後流動站。2017年起任意昂3講師。在《哲學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天津社會科學》《探索與爭鳴》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開設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歷史哲學、19世紀歐洲政治思想研究等。



    目錄








    結語


    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會讓人浮想聯翩,作者似乎是註定要留下這些文字🛳,無論他們曾經多麽躊躇🧑🏼‍⚕️,命運會引領著他的才思變為鉛字。羅馬時期的偉大作家琉善(Lucian)有一篇流傳千年的自傳性文章《夢》,他回憶了成為作家之前的猶豫不決,他夢見兩個婦人分別勸導他👗✢。一位婦人建議琉善從事雕刻,認為他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雕塑家✂️;另一位婦人則認為,成為雕塑家並沒有出息,無非是出賣體力辛勤勞作💌,整日蓬頭垢面,回報微薄。這位婦人不無輕蔑地說,雕塑家只有雙手,也只能靠雙手過活。

    她向琉善指向了一條通向靈魂的道路🖕🏿:熟悉所有的知識,對一切崇高的事物充滿熱情,用高貴的品質裝飾他的靈魂。在她的許諾中,走向文字的教養之路會升華靈魂🎟,最終因為高貴的品質得到尊敬和贊美 🧑🏼‍🚒🌊。這樣的人🧛🏻,即使在外國的土地上,也不會默默無聞👨‍🦰,教育會賦予他身份,人們看到他也會指指點點地說:“瞧,就是那個人😗!”

    卡瓦菲斯(C.P.Cavafy)被琉善的夢所啟發,註意到琉善的夢具有特別的意義,它鼓舞著文字工作者從沮喪中振作起來。他是這麽寫的🤦🏽:


    有八十三首詩。但是寫了這麽多,

    作了這麽多詩👦🏻,以希臘語從事

    如此緊張的遣詞造句,已令詩人疲憊不堪,

    現在一切都向著他壓了下來👩‍🦲。

    但一個念頭突然使他從沮喪中振作起來🧓🏿:

    那句崇高的“就是那個人”,

    琉善曾在睡夢裏聽到過的🥇。 


    沮喪可以輕易地擊垮一個體力勞動者,當他倦怠無力的時候🤜🏿,他的肉體與他的靈魂一道沉淪👩🏻‍🦽‍➡️,或者說👩🏼‍🏫,他的靈魂就是他的肉體活動🪷。畢竟,一位雕塑家的靈魂從來不體現在他的內在品質,而是駐留在他的藝術品中。面對精神的困頓👩🏻‍🔧,文字工作者的靈魂早已有準備,高貴的品質燃為動力的來源,靈魂具有一種高於肉體的特殊力量。琉善與卡瓦菲斯都暗示了教育的特殊意義,它賦予文字工作者特殊的身份,讓他們區別於體力勞動者,成為具有特殊靈魂的人🥳。說得直接些,文字工作者是教育所雕塑的對象,教育陶冶了靈魂🍻,教育需要文字工作者的肉身🫎💝。

    在古典時代🤴🏼,靈魂與肉體的差別對應了社會等級的差別,有閑暇的人才有機會接受教育的陶冶🚣‍♀️。盧梭註意到,有教養的人漸漸發展出了虛偽🧌🧑‍🧒,他們所謂“體面”的日子是野蠻人所不屑一顧的👆,因為野蠻人自己過自己的生活,而終日惶惶不安的文明人的生活價值,是看別人的評論而定 。“就是那個人”成為了文明人的負擔,他人的註視灼傷著靈魂,即使靈魂可以一次次地從沮喪中奮起,但奮起的理由卻來自實現別人的期許🤙。

    馬克思從另一個方向上改變了琉善的傳統🫷🏼。大機器時代的工人、走街串巷的報童🙁、努力維持著生計的手工業者們🚴🏻,這些現代世界的勞動者彼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偏偏在文化方面🧑🏽‍🦲,他們依然是沉默的。他們創造著塑造現代世界的力量🫷🏽,但他們卻比從前更加沉默。在工場手工業的時代🤛🏼,從遠方漂泊來的工匠與本地工匠在同一個屋檐下工作🙋‍♀️,他們分享著異鄉的經歷與本地的傳說👳🏼。和文字工作者不同🧭,這些勞動者延續了口口相傳的言說技藝,口頭表達就是他們通過聲音媒介的“文字書寫”📠。到了馬克思的時代,工廠機械巨大的轟鳴聲,快速的運輸節奏🔉,彼此分割的工作空間讓勞動者的技藝漸漸失傳,他們不再能從生活中直接地體會到身為勞動者的經驗感覺。

    “瞧👍,看看那群人”🧑🏽‍🦱!現代勞動者很少被單獨所指,他們是被高度符號化與臉譜化的群體形象📕。現代世界的雇傭工人們被迫走上了琉善沒有選擇的道路👆🏼,他們靠雙手過活👩🏿,他們基本沒學會閱讀,也沒辦法通過思想去理解自己的現代處境🤳🏽。馬克思思想介入了這個現實,也因此改變了舊的傳統。作為一位有教養者,他意識到僅僅憑借本能去反抗壓迫🚵🏿,不僅僅是徒勞的,還可能意味著反動。他不止一次地批評一些“共產主義者”沒有從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去理解有產和無產的對立。他當然蔑視他們🧖🏻,經常出言挖苦諷刺,這種習慣來源於古典時代的遺風,掌握知識的人無法容忍無知的愚蠢。馬克思更理解這種無知是由於社會的有意為之,現代社會的無產階級不具備自由選擇的條件,他們被迫地成為無產者,他們的反抗意識是他們的本能,但他們的階級條件只可能陷於各種平等的幻想。

    無產階級要比資產階級更加懂得現代世界的科學🤵🏼👐🏻。於是🅱️,我們看見了馬克思思想的雙重形象🪟,一面是尋求資本主義生產結構中的科學知識,另一面是具體革命形勢下的政治鬥爭。如果說靈魂與肉體的對立,在唯物史觀看來,無非是由分工所帶來的階級分化。那麽,唯物史觀所意欲為之的事業,既不是用新的靈魂去引領沉重的肉身,也不是用物質性的活動去定義全部社會生活。唯物史觀要解放世界,見得著現代社會的處處枷鎖,又能借著社會的發展力創造出革命,走出靈魂與肉體相囚禁的世界,去往一個沒有靈魂與肉體相對立的社會✌🏼。

    經過了20世紀的數次“顛簸”的發展,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成為了一面旗幟,也成為了一個出發點💒。它要求告知一些來歷🆖🧚🏽,卻不要求做出未來的許諾💥®️。他的讀者身負著解釋的任務,他們重新返回歷史的現場👩🏽‍🍳,不是為了尋找遺跡,而是尋找一粒思想的種子。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經把故事的藝術看成是種子般的存在👴🏻。他很傷感地發現消息的普及🧑🏻‍⚖️,已然全面瓦解了講故事的技藝。他這麽比較信息和故事的差別🧑🏿‍🚀🙏🏻:

       消息的價值曇花一現便蕩然無存❇️。它只在那一瞬間存活,必須完全依附於、不失時機地向那一瞬間表白自己。故事則不同🚆。故事不耗散自己☆🫰,故事保持並凝聚其活力🧒,時過境遷仍能發揮其潛力🤵🏽‍♂️。 

    消息的閃亮與否取決於它是否恰當地捕捉了瞬間🗣,它迎合了盧梭厭惡的現代人的口味🪝:以取悅他人並獲得他人的評價為最高目的🦸🏼‍♂️。故事能夠抵禦時間的流逝,既有本雅明分析的原因,即故事在口口相傳中傳遞著經驗與智慧。故事的特性還意味著,它只有在一次次地重述中才能自我保持。本雅明準確地將這類故事形容為一粒種子,不管星移鬥轉🪑、滄海桑田👩🏻‍🎤,故事仍然保持生根發芽的潛力。

    馬克思的思想嵌入現代人的記憶🧒🏿,重述在兩個層面。現實世界的運動生成仍然依靠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無論現代雇傭關系發生何種形式上的變化,世界的原則就依然顯示為某種資本主義時期的形而上學,馬克思思想所把握的對象,提供著我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經驗與感受🧇。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樓、城郊自動化的廠房🧔‍♂️🤷🏻‍♀️,或是任意拼接的創業空間、電子商務建立的虛擬商業網絡👧🏿,重新填充了自我異化🐞、勞動剝削🏅、剩余價值、資本增值的新內容。生活與偉大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恒常的連接。

    勞動者在直接的生活中重逢馬克思的思想🏂🏻,思想的再詮釋讓種子再次生根發芽。思想重演關心的話題是🙉:如果給思想的種子再一次發芽的機會,它將生長為怎樣的另一棵大樹?每一次重述的自我保持🪀🔮,不是單調地重復已經講過的事情◾️,而是回到事情本身,重新審視思想尚未開端的全新可能性🔻。語詞一次次地重新集結🤟,每一次詮釋就像一場回向自身的布道。

    種子一次次紮根於土壤✥,一次次又隨風飄蕩——詩人北島這麽說——“讓語言和精神的種子在風暴中四海為家”。在風暴中四海為家,是思想的種子無法回避的精神道路⚡️。馬克思在1848年就宣稱共產主義幽靈的遊蕩👹🫀,這場運動的世界歷史意義和它的漂泊息息相關😅😅,如果資本運動的結構性危機是一場地殼運動🚋🤔,那麽共產主義期許的無產階級革命將會是不期而至的噴發。相信一粒種子的力量🛀🏽,就是相信有生命力的事物之生生不息。

    這就是重返馬克思思想的基本意義🤛🏼。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