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信息
主編🏜:劉放桐、陳亞軍
副主編➗:陳佳、孫寧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大學出版社
2020年7月第1版
ISBN:978-7-5760-0282-9
編委會
主 編:
劉放桐🧕🏼、陳亞軍
副主編:
陳佳、孫寧
編委會(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成兵 馮 平 朱誌方 劉放桐 江 怡 孫 寧
孫有中 孫向晨 張慶熊 張誌林 張國清 陳亞軍
陳 佳 陳 波 郁振華 尚新建 顧紅亮 童世駿
目錄
論文摘要及關鍵詞
01
自然主義哲學:杜威路線
朱誌方
武漢大學意昂3官网
摘要🚶♀️:當代自然主義哲學的核心信條是物理主義。這種物理主義有三個核心論題。第一,萬事萬物最終歸結為物理的事物;第二⚈,物理領域和心理領域嚴格區分;第三,世界遵循因果閉合原則。這些論題導致對物理主義的激烈批評,物理主義的最大難題,是意識或感受、規範性和邏輯-數學對象不可還原為物理的對象和運動。杜威是一個堅定的自然主義者,但他的自然主義並不采取物理主義的形式。杜威堅持連續性原則並把身心看作一個整體,把因果過程看作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沿著杜威的思想路線往前走🏄🏽♂️,我們可以對當代反自然主義的挑戰有一個很好的回應。
關鍵詞🐫:杜威🛐,自然主義,物理主義🤷🧛,因果過程。
02
自然主義視域中的杜威“共同體”概念及其倫理推演
徐陶 羅寧芝
中南大學哲學系
摘要:“共同體”是杜威乃至大多數實用主義者的重要概念或理論視角,杜威把共同體看作人類各種形式的聯合體。通過哲學與生物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跨學科研究,可以對杜威的共同體思想進行自然主義解讀,從而論證杜威共同體思想的合法性與深刻性,並且從更基本的維度來為杜威的價值理論🕵️、社會理論和政治理論辯護。這種自然主義解讀的基本理論框架是:自然演化以種群為基本單位,而人類的演化是以共同體為基本單位,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是客觀價值指向🕖,而主觀價值(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則是服務於客觀價值🥚。
關鍵詞:杜威,共同體💁🏽♀️,價值,社會
03
從現當代哲學發展看馬克思主義與杜威實用主義
劉華初
意昂3平台馬克思主義意昂3
摘要🙌🏽🙅🏿♂️:從現當代哲學發展的趨勢看馬克思與杜威實用主義哲學,不是簡單地羅列其異同,也不是單純地解釋這些異同🩳,而是把它們置放在現當代哲學發展的語境中來把握:一方面👨🏽,現當代哲學的發展趨勢內在地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內涵之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它們二者都內在蘊含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的分化性表現形式也是它們各自擁有的,因而這種分化性表現與總體趨勢構成一種內在的張力,豐富並繼續驅動著現當代哲學的發展。
關鍵詞🧛🏻:實踐轉向,實踐💤,經驗
04
現代性哲學話語的實用主義資源:
哈貝馬斯與實用主義
孫寧
意昂3
摘要🚆:雖然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對實用主義的解讀多為負面的🤽🏽♀️,但實用主義始終處於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視野中並成為後者的主要思想資源。較之於老一代法蘭克福學派🤶,新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對實用主義的解讀要正面很多。它們試圖闡明,通過理性獲得解放本身就是一個理性的希望,而實現這種解放的基本方案就是在規範性的交往中尋求和建構共識。基於這樣的理論訴求,它們和實用主義中強調規範性和共同體建構的陣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正是這種共鳴從根本上扭轉了新一代批判理論家對實用主義的看法。如果我們仔細考察新一代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方案👨🏻⚖️,會發現他們的工作與實用主義存在著大量實質性的交集。本文將考察哈貝馬斯對皮爾士🎋、米德和杜威的闡釋和借鑒,並通過比較交往行為理論與實用主義社會理論這兩條路徑來呈現社會建構主義內部的理論張力🤎。
關鍵詞👤:哈貝馬斯,皮爾士👆🏼,米德🦹🏻,杜威,社會建構主義
05
藝術經驗乃連續性之典範:
杜威實用主義藝術觀對哲學二元論的彌合
陳佳
意昂3
摘要:本文旨在闡明杜威晚年向藝術哲學領域的轉變,是其關於經驗與自然之連續性的研究的一個深刻結果。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杜威的藝術哲學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美學🎏,而成為其哲學改造的榜樣,因而也就成其經驗理論的核心和最終理想🛵。在杜威看來,藝術經驗是彌合哲學二元論、糾正重思辨而忽視感性知覺以及改善缺乏想象力的一個契機🤵🏼,是最終找到哲學改造的一個集中的🤦🏽🧑🏻💼、最終的回答。本文將依次論述以下三方面:“一個經驗”的整體連續性特征⚅,實現連續性的必要途徑♠︎,藝術想象力是連續性與新穎性的融合。
關鍵詞✌🏿:連續性,一個經驗,自然,藝術,想象力
06
再思實用主義的實踐概念:
基於布蘭頓和哈貝馬斯之爭
周靖
上海社會科意昂3哲學研究所
摘要:“實踐”是體現實用主義本體論內蘊的關鍵概念⚒:一方面,它意指直接應對環境的活動,就此而言🦵🏼,能動者在實踐活動中與外間世界無中介地接觸,從而將外間世界中的內容直接納入內在的理性視野;另一方面,實踐可以指使用概念的語言活動🌻🧎➡️,從而它也是意義生發的領域。兩相結合,實用主義者試圖借助實踐概念消除語言和外間世界之間的本體論界限,認為語言顯示的世界和世界在能動者活動中的自我表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是古典實用主義的一個關鍵立場⛹🏻。新實用主義者布蘭頓繼承了這一立場,並將之作為實質語用學和形式語義學得以融合的深層根據;持批判態度的哈貝馬斯則籲求對實用主義的本體論預設做出反思,從而反思語言顯示的世界與客觀的世界本身之間的張力。經過討論,認為有必要要求實用主義者就實踐概念的理論內理做出更為具體的解釋。
關鍵詞:實用主義,實踐,布蘭頓,哈貝馬斯
07
劉易斯的“所予”問題與概念實用主義
楊興鳳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
摘要:劉易斯的思想代表著美國哲學發展從古典實用主義轉向分析傳統的一個轉折點,他的思想兼具“續舊”與“推新”的特質。維也納小組成員將他的思想認作同類,則更具確證性地將劉易斯推向分析傳統。實質上,皮爾士的實用主義早就肇始了“分析的”思想路向,劉易斯則是在新的語境下推展了皮爾士式實用主義的發展。在“所予”這個古老問題的論述上,劉易斯的概念實用主義思路鮮明地體現了對康德和皮爾士的綜合,並在一定程度上對塞拉斯對所論的“所予”問題具有回應力。
關鍵詞🦁:劉易斯🙍,所予🧞♀️,塞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