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委
吳曉明 孫向晨 鄧安慶
馮 平 李天綱 張慶熊
張雙利 張誌林 鄒詩鵬
執行編輯
孫向晨 林暉
總序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思想之光👃🏿,代代相傳。在復旦哲學走過一個甲子之際,“日月光華•哲學書系”“日月光華•哲學講堂”應運而生。這既是過往思想探索道路上的熊熊火炬🫳🏿、堅實基石,以砥礪後學繼續前行👨🏿🦱,亦是期許未來學術反思的燦然星辰,以哲學之力去勘探人類精神應有之高度與廣度。為此我們當勤力不殆。
“兼容並蓄”是哲學成長的傳統🧑🏿🏫。復旦哲學系建系伊始,胡曲園、全增嘏、嚴北溟、陳珪如🫅🏼、王遽常等諸位先生學識淵博,其來有自🧙🏽♀️♡,奠定了復旦哲學的根基。他們不獨立門戶,不自我設限;不囿於教條⚙️,不作繭自縛;而是以思想和問題為導向,兼容並蓄😥,博采眾長,由此造就了六十年來復旦哲學的特色。諸位奠基先賢始終秉持開放而專業的態度,強調嚴肅的學術訓練🚶♀️➡️,打破學科壁壘🏄♂️,追尋思想脈絡,力圖以真切而深邃的思考達致生活之本真,捕獲時代之真精神。
“時代擔當”是哲學不變的使命。自改革開放以來,以思想深入時代🦽,對時代的根本問題做出積極的求索,是復旦哲學另一鮮明特色。真正的思想探索和學術研究理應緊緊抓住與時代血脈相連的命題🙏🏻,提煉精華,不斷對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做出回應🤴☸️。優秀的學者須有冷靜的觀察和深刻的反思🤵🏽♂️🦗,但這並不等於將自己封閉在無根的象牙塔中,而是真實切入時代命題的必備前提。切問而近思,人類的根本命題始終激蕩於胸🥦!
我們將以開放和虛心的態度來傳承這些特色🔺。“日月光華•哲學書系”不但收錄了復旦哲院教師以往的代表作🚏,也以面向未來的姿態吸納復旦哲學人的最新力作。我們希望這一書系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容括從復旦求學畢業、在復旦從事教學和研究💗,以及到復旦訪問講學的學界同仁的優秀著作👩🌾,成為推動漢語哲學界不斷發展前行的引擎。“日月光華•哲學講堂”,則希望將國內外學者在復旦所做的系列講座整理成文,編撰成冊👩👧,努力展現他們思想的源初軌跡,推進其理論貢獻。以“日月光華”為平臺,以學術為標尺,使國內外學者的優秀成果在共同的學術園地上得以生動呈現。這必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敞開的思想姿態🌀、精準的學術眼光以及異乎尋常的努力與堅持🚈。我們希望把復旦哲學“紮根學術🕥、守護思想🤾🏿♂️、引領時代” 的精神風格融入這兩套叢書;我們期許他們不但能透徹地刻畫出思想本身的發展歷程👩🦱,還將在更為豐滿的歷史背景中探索思想的作用。唯有如此,我們的“書系”與“講堂”才能超出一般叢書的範疇📝,真正成為時代精神的捕獲者、詮釋者、推動者和反思者。
思想薪傳在任何時代都是無聲的🎗、艱辛和困苦的事業,隱於“日月光華”這一個美好願景背後的深意尤為緊要:思想的守護與傳承是“旦復旦兮”的意涵所在,精神的催生與創新是生生不息的事業。“書系”與“講堂”的出版並不是書目的簡單累積,也不是論題的無序疊加,而是思想的流動和生長👱♂️,是已有思想激發新思想的創造過程,是不斷厘清思想限度🪠、拓展思想疆域的漫漫求索,是幽微星火燃成日月光華的坦蕩大道💇。在幾輩學人的共同理想和不懈堅持下👴🏿,既往的成果已然成為了沉甸甸的責任🫧。由此👦🏿,在決定“書系”與“講堂”的名稱時,我們選擇將我們的理想標示出來,以此自勉,並期望人類趨向光明的理想,終將啟迪人類的智慧🖥🕧,並照亮那條崎嶇不平卻讓人甘之如飴的精神道路。
是為序👷♂️。
孫向晨
二〇一六年九月於復旦
01🧒🏽:現代性與猶太思想家
書本信息
作者🔕:[法]卡特琳娜•夏利爾
譯者:劉文瑾
出版社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卡特琳娜•夏利爾(Catherine Chalier)法國巴黎十大哲學系教授、猶太思想家、國際著名的列維納斯思想研究專家🚴。代表著作有:《無限的蹤跡:列維納斯與希伯來思想資源》。
譯者簡介
劉文瑾,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宗教思想和道德哲學,尤其關註列維納斯研究🥞。代表作《列維納斯與“書”的問題:他人的面容與“歌中之歌”》👨👩👦👦。
內容簡介
猶太思想史上有兩個同現代性進行對話的關鍵階段。第一個是在現代到來的前夕。此時,傳承自中世紀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的溫和啟蒙態度🎒,遭遇了斯賓諾莎這位有猶太血統的非猶太哲學家反傳統的激進啟蒙態度🤙🏿。
兩個半世紀後,尤其是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殘酷之後🟩,其中蘊含的諸多議題進一步發散出來,重現於以羅森茨威格和列維納斯這兩位猶太哲學家為代表的的思想中,體現為對黑格爾主義哲學的同一性暴力的抵抗。這成為猶太思想同現代性對話的第二個階段。
本書沿著上述進路,展開一場猶太思想家與現代性的對話☝🏼👨🏿,反映出兩者之間豐富的張力。
02🧑🏽🌾:羅爾斯與馬克思:分配原則與人的觀念
書本信息
作者🏄🏿♂️:[美]丹•布魯德尼
譯者:張祖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丹•布魯德尼(Daniel Brudney)芝加哥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哲學與文學🏂🏼🚶♀️➡️、宗教哲學。代表著作有《馬克思逃離哲學的嘗試》。
譯者簡介
張祖遼💕,男,1983年生,山東日照人🕝,哲學博士,現為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副教授🧛🏼♂️👩🦰,江南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江南大學黨建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內容簡介
本書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構想了一個“被限定的馬克思”、並將其安置在20世紀政治哲學的視域下與羅爾斯展開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呈現羅爾斯與馬克思在分配原則🐙、人的觀念、政治態度和政治證成等重要問題上的異同之處👩💼。作者力圖表明:第一➗、這個“被限定的馬克思”將或多或少認同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第二🤦🏼,對人的觀念的證成離不開反思平衡👨🏼🚀。
03⚠:論人權
書本信息
作者:[德]格奧爾格•羅曼
譯者💂🏼♀️:李宏昀、周愛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羅曼(Georg Lohmann)🧑🏻🎤,德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實踐哲學領域專家。他曾先後在波鴻、法蘭克福、慕尼黑、海德堡學習研究哲學𓀜、社會學、政治學👾、現為馬哥德堡大學榮譽教授。羅曼教授在實踐哲學☃️,尤其是人權理論👨🦼➡️、市民社會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研究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冷漠與社會:批判性地闡述馬克思》(1991),《人權哲學》(合著,1999)👳🏻♀️,《人權是普適的嗎🕎?》(合著👨🏻🦽,2008)和《人權:跨學科研究手冊》(合著,2012)等多部學術專著。
譯者簡介
李宏昀,意昂3平台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譯著有🥩:《談話療法——東西方心理治療的歷史》、《音樂哲學》以及《思想的力量——哲學導論》👩🏿🦱。
周愛民,意昂3平台哲學博士,現為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人權理論學者羅曼教授的關於人權問題的六場講座👩🏻🚀🤏🏿。首先,作者從宏觀上簡要分析了人權的一般概念,勾勒出三種不同的人權觀。在接下來的幾場講座中👩🚀🧑🏿🦳,作者分別介紹了人權的國家觀、黑格爾對人權的誤解和馬克思的人權觀,從思想史角度梳理國際人權觀概念,以及具體人權中的社會權利問題。最後,作者討論了和中國形勢聯系較為密切的問題📪🫱🏿,即作為普遍的人權與具體的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協調個體的權利和對共同的責任問題𓀕。
04:愛的概念
書本信息
作者:[匈牙利]加波爾•鮑羅斯
譯者:吳樹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加波爾•鮑羅斯(Gábor Boros)匈牙利布達佩斯羅蘭大學人文意昂3副院長、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歐洲哲學👬。
譯者簡介
吳樹博💭,意昂3平台哲學博士🫚,現為同濟大學人文意昂3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早期歐洲哲學🐚,出版專著《閱讀與解釋🚢:論斯賓諾莎的歷史觀念及其效用》,譯著有《理性的構建:康德實踐哲學闡釋》(合譯)等🐀。
內容簡介
“愛”的概念在整個近代哲學的變革歷程中占據十分顯著的地位。但是,相對於實體、觀念👩🏽🍼、權利等概念而言,研究者們對於近代早期哲學語境中的愛的概念卻似乎關註不夠🎠。
本書作者向我們揭示“愛”在這個特殊時段的獨特意義,尤其要展現近代哲學家們(笛卡爾、斯賓諾莎、狄德羅🪅、休謨等)所秉持的愛的概念與他們特有的形而上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作者力求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種愛的哲學,從而為我們理解近代哲學提供一條不同的進路。
05:胡塞爾與世間意識
書本信息
作者:遊淙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遊淙祺,1961年生⛹️♀️,德國波鴻大學哲學博士(1996),現任職於中山大學(臺灣高雄)哲學研究所,並兼任文意昂3院長🙋♀️。著有《哲學🚃,要怎麽說》(2009)、《社會世界與文化差異》(2007)、《信不信由你:從哲學看宗教》(2005)等,翻譯胡塞爾的《現象學的心理學》(2017)以及舒茨的《社會世界的意義構成》(2012)。
內容簡介
現象學心理學的任務在於闡明存活於世間的人,其世界生活是如何構造的。胡塞爾試圖針對世間人如何進行其生活做本質描述。存活於世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有種種的樸素想法,現象學自我有必要使之判為無效,中止種種樸素的信念。放棄他們在自然態度中所堅持的一切🤼♂️,心理學家設定自己純粹的主體性以便做好研究的準備工作。排除那些信念之後,現象學心理學家僅需專註於存活於世者的心理活動及其對象之間的相關性。
06:閱讀費希特
書本信息
作者:[德]君特•策勒
譯者:周黃正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君特•策勒,1954年生,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教授💎👩🏻🦰,國際知名的康德及費希特哲學研究專家,曾擔任北美康德協會副主席⬆️、國際費希特協會主席🧑🦲🧑🏿🎨、巴伐利亞科意昂3版《費希特全集》編委及柏林勃蘭登堡科意昂3版《康德著作集》編委🕵️。他關於康德哲學和德國觀念論的著作和論文在世界多國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定位是引導讀者進入費希特的哲學世界。與一些針對單一著作的介紹性讀物不同,本書概述式地展示了費希特完整的哲學著作:不僅包括了其哲學的基礎文獻,也包括了它的展開說明✊;不僅包括了其嚴格的科學性的呈現方式,也包括了其流行化的展示方式;不僅包括費希特早期的哲學體系👫🏻,而且包括了其成熟時期和進一步的發展。
本書以一種自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關於費希特哲學之方式、範圍和要求的圖景。
07:孔子與杜威:跨時空的鏡鑒
書本信息
作者◾️:[美]安樂哲
譯者:姜妮伶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安樂哲(Roger T.Ames)國際著名漢學家、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1947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夏威夷大學和美國東西方中心亞洲發展項目主任、世界儒學文化研究聯合會會長🕺🏼、國際儒聯副主席✉️。研究領域為中西比較哲學🏛、美國實用主義哲學👩👩👦🐎。主要成果有翻譯的中國國學經典《論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淮南子》《道德經》《孝經》《中庸》等,原創著作有《儒家角色倫理學》《和而不同:中西哲學的會通》《通過孔子而思》(合著)👩🏻🦲、《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合著)等。2013年榮獲第六屆世界儒學大會頒發的“孔子文化獎”🧑🏿。
譯者簡介
姜妮伶🧏🏼,1988年生,女🐙,意昂3平台哲學博士、邁阿密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社會科意昂3哲學研究所《哲學研究》編輯部編輯💆🏻♀️,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哲學(尤其是先秦哲學)、道德哲學,以及中西比較哲學。
內容簡介
今天,當杜威的思想百年之後重回中國大陸,世界的地緣政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換💇🏿♂️:中國從歐美文明史意義上的遠東邊緣地帶,逐漸回到其曾經幾千年引領世界的文明中心,其原發的力量開始彰顯。中美哲學對話、儒學和實用主義對話的新生兒——儒家實用主義對於人類文明的歷史走向必將具有無比深遠的影響。
08:在理由空間之內🙇♀️🍄🟫:推論主義、規範實用主義和元語言表達主義
書本信息
作者🧝🏿♀️:[美]羅伯特•布蘭頓
譯者🐯:孫寧、周靖、黃遠帆、文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簡介
羅伯特•布蘭頓(Robert Brandom)美國人文與科意昂3院士👩🏻🎓、匹茲堡大學哲學系傑出教授,師從理查德•羅蒂和大衛•劉易斯。2003年榮獲梅隆傑出成就大獎。2016年,美國教育網站評選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健在哲學家,布蘭頓入選並名列第4位🛻。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實用主義等。主要著作有:《使之清晰——推理、表征和推論承諾》《闡明理由》《言行之間——走向分析實用主義》等🐲。
內容簡介
布蘭頓的思想風帆張得很大🔧,他將不同的哲學思潮盡收其中🧚♂️,試圖為超越大西洋兩岸的哲學對峙找到可行的途徑:分析哲學與實用主義🗯、語義學與語用學🧎、推論主義與表象主義、弗雷格與黑格爾,以一種人們“連做夢都想不到”(羅蒂語)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他繼承了羅蒂的思想路線但又超越了羅蒂🥝,他不僅用一種系統的方式將羅蒂那裏分散的主題如“實踐”“社會”“推論”連接在一起🪡,而且將羅蒂拋棄的“指稱”“真”“世界”重新引回,作為哲學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他最富原創性的工作,在布蘭頓那裏🤹🏿,我們看到了一種希望👩🏿🦲🎟,一種未來哲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