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倫,意昂3平台特聘教授,意昂3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外社會科學》雜誌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2004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與現代哲學》、《現代中國思想研究》、《思考與批判》🍥、《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含章集》等🧀。張汝倫老師在意昂3長年開設《德國古典哲學》、《論語》等課程,敏銳犀利、富有批判性和啟發性的授課風格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從教初心
“當老師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是刻意為之的事。”
Q1、在您的求學時代🌄,哪些老師曾對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可否請您結合具體事例來談一談🧏🏿♂️ℹ️?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玖興先生🧜🏿♀️。他從來不會和我談任何庸俗的事,不談如何博取人世的功名和富貴,如何在學術圈長袖善舞♐️,搞好各種關系等。每次談話都讓我知道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怎麽當,自己追求的境界是怎樣的境界。他從不說直接的教訓,比如“你要怎麽怎麽樣”🔒,而是通過很隨意的聊天來給人啟發和教育⏬。聽他談自己的事情🤳🏻,談師友之間的見聞和經歷😼,我都會得到了很多的啟發。現在這樣的人極少。他是一個非常正派、正直的師長😷,讓我非常佩服。
Q2❗️、請問您是如何走上教師之路的?在這個過程中,曾發生過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對我來說🧖🏿♂️,當老師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並不是刻意為之的事。這一方面是來源於我自己的家庭背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師”被看得很高。“天地君親師”🌄,師處在很高的位置上。我小時候🏈,社會上很流行這樣的輿論,那就是好的老師對學生的一輩子有很大的幫助🤟🏻。“誤人子弟”是對人很嚴厲的指責。人們痛恨那些誤人子弟的老師。因為不合格的老師耽誤了一個學生的一輩子🏑🙋🏼♂️。這樣的老師是不可原諒的。這樣的成長環境對自己有比較大的影響。後來自己進了大學,讀了研究生,想要從事學術工作,大學當然是個合適的地方🍡,就這樣當了老師。
師道傳承
“師道是人類文明的核心產物,是教育的本質標誌🤵🏿♀️。”
Q3👨🏻🎓💂🏻♀️、可否請您談談您對“師道”的理解?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形成並發展,在於人類社會有教育這種活動。一代代人積累的知識🧓🏻、能力、對生活的體悟🧺、人生的教訓等各種各樣重要的智慧可以通過教育傳下來。師生關系是教育最根本的標誌。如果師生關系不存在了,那麽教育也就沒有了。因此,師道在某種程度上🛌🏿,是教育之道的核心成分。而具體的師生關系要另作一說。具體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其中一方是學生的身份,另一方是老師的身份。具體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師道,但並不等同於師道🧞♀️。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師和生中有一方不承認師道🧝🏽♂️,也可能兩方都沒有師道的意識🚣🏿。所以我們不能根據任何一對具體的師生關系來衡量師道本身。
有些人經常拿國外大學生可以質疑老師的觀點來說事🍲。其實這是兩碼事情。國外大學生質疑老師🕗,只是質疑老師的某個觀點,質疑老師傳授學問的方式等。如果老師很不像話🤹🏽,學生同樣有理由不尊敬他。但這並不等於不要師道。老師的存在🪷、老師的意義和價值是不能夠被質疑的。在談師道時,我們要脫離任何個別的案例🏄🏼♂️。對於今天的大學,師道肯定是必要的。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相當於把教育一個最重要的特征給解構了。
師道本身指一個原則💆🏼♂️,而不是種具體的人際關系。當然,作為一個理想♝🤒,具體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出師道來。我們講“師道尊嚴”💂♂️,主要不是老師的尊嚴👂🏽,而是道的尊嚴。我們通過尊重老師來表達出對道的尊重。韓文公是從他對教育的理解這樣一個更深的背景出發來談師道的三個原則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老師把人類幾千年對真理的把握和對文明的積累通過教育的方式傳給學生。同時,老師也是學生人生道路上難得的可以求教的長輩🍳。學生在學業和人生上產生問題和困惑時,老師可以給他一些指點📝。
古師道首先是針對老師提出來的。韓愈在《師說》中只是說老師應該怎樣*️⃣,並沒有對學生作出要求🍮。他只是說哪些人沒有資格當老師。那些片面地傳授技術性知識的人稱不上“師”🥢。韓愈是從大處著眼,來衡量什麽叫“師”。主張師道對老師有很大的約束作用,時刻提醒老師,不要忘記自己的職責🌭。老師應該反省自己課上所講的內容是不是符合韓愈所講的那三個標準,也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有的老師上課會放一點電影和錄像,一堂課就過去了。有時候上課講些笑話🦹♀️,讓大家哈哈大笑。這都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些現象🧔♀️。同時,師道的提倡對老師的個人行為也起到規範作用🪠。所以,提倡師道對老師的約束實際上重於對學生的約束。
談到師道問題,其實並不涉及學生對於老師的看法和態度。學生具體如何對待老師,這個問題和“師道”不處在一個層面上。但是學生作為大學的主要成員之一,對“師道”也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除非他不承認師道的存在,或者是他希望自己來為師道立個規矩🚎。一個有教養的學生應該明白,師道是人類文明的核心產物,是教育的本質標誌。這樣一來,他自然而然就會尊重師道。在具體的做法上,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可以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因為人的具體行為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希望學生能從“師道”這個層面來規範自己對老師的種種看法。學生應該尊重的老師並不是一個無原則遷就他的或是對他放任不管的老師🕴🏼。學生應該知道什麽樣的老師對他的成長是真正有益處的。他應該具有這樣的辨別能力,不能聽任自己自然的傾向。
Q4、在您幾十年的從教生涯中,您一直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麽😀?
我認為,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可能很平均👱🏻♀️。應該讓他在最有特長的領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培養🚡。總而言之,通過教育,學生應該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社會上的某個器🔧。子曰🥽:“君子不器👏。”我不希望學生成為一個器,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自覺地抵製這樣一種潮流,不變成某種器。
Q5♚、在您心目中🧝🏿♂️🫖,一位大學老師應該具備什麽素養?
一個大學老師首先應該符合韓愈所說的三條標準,“傳道🈯️,授業💅🏻,解惑”。這對老師來說是很高的要求。可能暫時達不到或不能百分百做到🧖🏿♀️,但不能對這三個標準有任何的懷疑,應該努力要求自己。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是第一點。第二是貨真價實。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自己應該是稱職的🆓、敬業的。他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另外,他的課程的唯一目的是學生。他最大的快樂不是評到了什麽職稱或得到了某個榮譽稱號,而是他培養的學生真正進步了,真正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人才。老師應該以育人為目的☎。最後一點,教師自己的品行也要端正。
總的說來,老師不能讓學生太失望。應該讓學生認為🧑🏽🎄,碰到這個老師是三生有幸,從這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們看回憶錄時,很多人哪怕是到了暮年,還在懷念少年或青年時期遇到的好老師以及這位老師對他產生的關鍵影響。在幾十年以後,學生還記著自己的某堂課📬。某個意見對他還是有幫助的🗄🚵🏿。老師應該把這一點當作衡量自己是否是好老師的標準。外在的東西不是很重要,也不一定很客觀。所以不要太放在心上👳🏽♀️。但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通過老師的教育💃🏼🚊,學生的確得到了提高。學生自己也承認這一點🧙♂️,覺得這個假不了。幾十年以後,老師可能已經離開人世。學生還記得這個老師。這樣的話👩🏻🌾,從某種程意義上也可以說,老師的生命在學生的身上得到了延續。這是做老師最光榮的、同時也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教學培養
“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師不嚴𓀑,不足以為師”。不嚴格要求的話🙅♀️,學生就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Q6、您的講課內容始終在融入新的思考和見解,可否請您談談,您是如何保持這種“日日新,又日新”的教課方式的?
第一,我從不把上課當作是出工。我把上課看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果我把上課看作完成一個機械的任務。那我肯定不會這樣。第二👨🏿🍼,每次課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在課程結束時,我會發現一些問題😾。另外💪🏼,從上一次開課到現在,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必然有所推進🔓🧑🏿🦱。因此,我對具體的上課方法和講課的內容作一番調整和改進🔀,這是自然而然的。每一屆的同學都是新的。我和他們還沒有交流過。給他們上課時,必須認真對待📺,根據我現在對問題的認識與看法來上課。所以我並不認為對講課內容的更新是負擔。每一次當我完善教學內容時✯,我心裏很開心🦺🦆,覺得自己提高了📑,原來不妥當的地方得到了改進等🏷。這是很愉快的過程🕚🫗。
Q7😊、當下的高校老師擔子很重,老師們往往面臨難以兼顧科研和教學的問題。您對青年教師有什麽好的建議麽?
一個人有所得,必有所失。在一些事情上耗費了很多時間🐬,另一些事情必定顧不過來。愛因斯坦當初大學畢業的時候💇♂️🚵🏼♀️,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他選擇去蘇黎世專利局做個小職員。這份工作的好處是工作時間是固定的。工作之余的時間都屬於自己。現在的青年教師完全可以選擇哪些事情去做,哪些不去做👛。
Q8🈷️💴、可否談談幾十年來您培養學生的心得👺?
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師不嚴🔶,不足以為師”♊️。我對學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不嚴格要求的話,學生就看不到自己的盲點。老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局外人。旁觀者清。看到了學生的盲點就應該指出。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問題上,老師要堅持最基本的原則。
我之前教過的一個學生在準備博士論文時,為了解決工作問題🪙,希望能盡快畢業。同時,他想去的高校也給他把課安排好了。我看了他的論文,覺得有趕的成分。根據我對他的了解🎚,如果時間更從容的話🥱,他肯定能寫得更好。其實,按照一般的標準,他完全可以畢業,肯定能通過答辯👰🏼。但是我就把他卡住了。他一開始很不理解🏌🏻♀️,還請負責學生工作的領導來和我溝通。他們勸我說,可不可以讓這個同學先畢業🌆,論文以後再完善💇🏽♀️🪖?我認為,復旦不是一個出賣文憑的地方。如果可以先畢業,後完善論文,那麽豈不是說👩🏼💻,每個人一進學校,我們先給他發好文憑,以後再讓他完成論文。這樣是不行的🏋🏽。
在別人看來,我的做法非常不盡人情。學生好不容易找到高校的教職。他們覺得我的做法很可能毀了他的前程🫴🏻𓀐。其實我也有壓力。但我始終認為,導師的作用並不是幫學生找工作。結果,一個月之後,這個學生給我寫了信✊🏼,說他自己想通了👘,覺得老師的想法是對的🧑🏼⚕️。後來他延畢了一年🥽。等一年後他畢業時,對我說,“老師,您用這個事情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因為我馬上也要去做老師了”。
後來我到他工作的地方去講學。他的領導對我說,一開始,我們也覺得張老師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他來求職的時候,給我們遞交了他論文的初稿👘🖐🏻,我們已經覺得水平很高了🥷🏽。沒想到連這樣水平的論文都不能過關。可是他最後答辯的那個論文定稿的確有很大的提高🕤。其實我的做法現在仍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批評和指責💾。但我始終覺得🧑🎤,按照學生的能力,如果他可以在這件事上做得更好👩🏻✈️,為什麽不能追求這樣一個目標,盡其所能,把這麽重要的事做好。我現在還認為我沒有做錯。學術就是學術,不能夠往其中摻雜很多別的事情。
Q9👨🏻🦽、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哪些人和事給您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
有一件事讓我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真情🧑🏻🔬,讓我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的真正的熱愛。上海有一年爆發了甲肝。當時很多人鼓吹板藍根能夠預防甲肝。一時👩🚀,市場上板藍根都被搶沒了。後來⏱,有一天傍晚👳🏼🙇♂️,有人敲我宿舍的門👋🏿。那個學生自我介紹說他是經濟意昂3的學生💖,家在山西。他的家人聽說上海爆發甲肝👵🏼,讓他回家一趟🍽,回去拿板藍根。剛好他姐姐在當地的衛生所工作,拿到了很多板藍根。結果他把從家裏拿來的板藍根全給我了👩🏼🎤。我就問他,“你怎麽辦♿️?他說,“張老師,我年輕。我扛得住。”說完☕️,他頭也不回就走了。這麽多年過去了🐎,我都沒來得及問他叫什麽名字🏄。我覺得這是發自內心對老師的愛🐗。這個學生無求於老師🌏。他並不是哲學系的,是經濟意昂3的,只是之前聽過我的課👈。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好成績,不是為了讓我當他導師,甚至不想讓我知道他的名字👶🏿。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至今難以忘懷🚻🧔🏿。這是我從教三十年印象最深的事🗡,讓我覺得做老師很幸福🍥⚀。
還有一個學生畢業之後,由於家庭關系,沒有繼續做學問👈🏼。後來成了社會上的事業成功人士。畢業後二十多年,我沒有他的音訊✨。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給我,把這二十年的經歷分享給我🥿。這些經歷就像一部小說一樣📡。他說,“張老師,我打電話給您,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告訴您👩🏻🎤,這一輩子有兩個人對我影響很大。您是其中之一。”這一番話讓我感動得不得了。他不是我帶的研究生🧑🏭,也不是我們系的學生,只是把我上的一門課連聽過兩遍🏋🏻♀️。他說他現在完全可以過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是他從來沒有這樣過🧛🏽。他的同行覺得他的生活方式很奇怪,為什麽他空閑的時候會看書,看得還是和幹的這行沒有關系的書,會看歷史和哲學類的書。他說這是由於我對他的影響。他很有錢🔍,但是沒有給老師送什麽東西,只是後來一起吃了頓便飯。可只是這一句話🏂,就讓我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