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閱讀,向來被視為讀書人的生命和思想源泉👰♂️。而讀怎樣的書,怎樣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今天的《周一談治學》為大家帶來人氣爆棚的“哲學王子”王德峰老師的講話《讀書與哲學思考》🎷,縱橫古今🍁、貫通中西📥,希望促進大家對“讀書”一事的思考與反思🛎。
過去的兩個月暑假,你讀了多少思想之書?現在開始,猶未晚矣!
王德峰🙆♂️👩🏭,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
今天我帶來的話題是《讀書與哲學思考》🐭。我們大多數人都讀書🚴♀️,讀書是大多數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讀書的話題很大。像我這種人,本就是以讀書講書為職業的🙋♀️🩴,所以最沒有資格講讀書。我現在仍然講,因為讀書對我來說不僅是職業🧏♀️,雖然是職業的必要部分,更是一種精神生活🕶。
我們需要有時間冥想,沉思👩⚖️、冥想,我們必須問一下自己一天24小時除了工作、睡覺,我們可曾有一段時間留給了冥想,我想從這一點開始💒,當然我們冥想有幾種方式,我大多數采用的方式是聽音樂,我在晚飯之後一個多小時之後就把酒瓶打開了♤,同時把音響打開🤾🏼,就對酒當樂✮,音樂把我帶入了冥想🔯,這是我們精神生活的必要部分🥱,每一個人都需要,有的時候人得了病,到病房了,網絡的喧囂遠離了,除了吃飯、上廁所就躺在床上,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冥想🟨,我有過這種經歷,所以我知道冥想有多麽重要👭。
天下之書,盡分三類
讀書是帶我進入冥想的途徑。天下的書分三類,一種是作為工具的書。這是大概念,不是狹義的工具書,我這個工具書的概念大♊️,包括科學教科書,包括學術專著🛌🏻,都是工具書🏂。推進學術的事業需要工具☀️,我們日常生活需要工具,比如說買了冰箱就要打開冰箱使用說明書✡︎,也是書🧍🏻♀️,可能厚可能薄,你要學金融學就有教材👱🏽♂️。這種書的閱讀不是我今天討論的🖖🏿。
第二種是娛樂的書。閱讀這樣的書是為了消遣,比如說你上洗手間,拿一本書,還有旅途當中排解寂寞😏。哪些書可以歸為娛樂的範圍,因人而異,有的人甚至把黑格爾的書作為娛樂的書🥒,我覺得很有意思。還有如果你失眠的話🙁,還有一本書對你有幫助的,如果你失眠比較嚴重💋,又不想吃安眠藥,我推薦一本書黑格爾的《邏輯學》基本第一頁還沒有翻過去睡著了,天下竟然有如此枯燥、乏味的書。我兒子當時識字了🟫,一度睡不著,給他看一本《邏輯學》我發現他很快就睡著了。娛樂書這個概念很大,因人而異👠,你把這些書閱讀的時候,興趣在消遣,就屬於娛樂書。
第三類書🔔,我叫它做思想的書🤸🏻🧑🏼🏫。第三類是什麽書呢?稱得上思想書的其實都是人文經典🧑🏻🦳。我們一定要區分科學與思想,在科學中不等於在思想中。比如說奧古斯丁有一本書叫《懺悔錄》思想書。黑格爾有《精神現象學》🛣🏧,中國有王陽明的《傳習錄》思想書,有一部《紅樓夢》思想的書🤥。在我看來一切文學系都是反文學的,偉大的文學經典不是我們理論討論的對象👨🚒,我們討論《紅樓夢》的創作技巧🛜👺、寫作技巧、文學成就,可以討論,但是《紅樓夢》是一部思想作品😱,深刻的反思民族的命運,並且找不到錯誤🤏🏿。倘若我們把《紅樓夢》作為思想的書看待🧜🏼,要達到這個層面才行。如果我們把《紅樓夢》必須列入思想書的範圍,我們對它要做的討論絕對不是紅學的討論🙍🏿。
這些都是歷史表明我說的第三類書,第三類書當中我們進入了真正的思想,下面就要討論何謂思想。我們平時也思考,做判斷、推理這不等於思想🪂,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叫趨利避害,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經驗和邏輯🍎,發現事物的因果關系,邏輯推論幫我們趨利避害🛃,這些都對⛩,但是它不是真正的思想。思想是什麽意思?思想就是超出知識和經驗的層面🎤,想到去反思人生和文明的根基👌🏽,倘若我們突然有了這種要求,我們已經要跨入思想的大門了🥦。
痛苦是產生思考的本原
我們人人都有思想🕳,不是說人人都能思考,但不自覺,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沒有拿出來思想過。比方說我們在人世間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有一些思想🪟,比如說你會發現人間萬世萬物都像一枚銅板一樣有正面和反面👍🏿,你會想到這一層,這就是你的思想,凡事有利必有弊,但是你沒有知覺🙎🏼♀️。也許你還會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世事無常。按照中國的思想👩🏿⚕️📠,一切都是循環👩👩👦,按照西方的思想,一切變化都要指向進步,是進步思想還是有循環的思想有道理🧑🦳,你沒有去想過。怎麽會到要去想一想?痛苦👦,人類始終以痛苦為代價學習真理🐋。什麽情況下你會被推動🍄🟫,想要進入思想,而不是掌握知識和經驗。生活到處有煩惱和不容易🥤,但它不叫痛苦。倘若你戀愛了,愛的如此的深切,結果失戀了,失戀可是痛苦來了,這種失戀的痛苦你最想跟誰說,跟你所愛的人說,這個所愛的人恰恰是痛苦的根源,於是你想對這個痛苦的根源談自己的痛苦。這就叫四個字,孤苦無告!
在孤苦無告當中,你向來相信科學,於是你要到圖書館尋找一本關於愛情的科學指南,你越過好幾個書架🔄,終於到了那個書架,心理學,你找到一本書叫愛情心理學,然後你打開一看,才明白因為這本書描寫了一個人在戀愛過程當中的心理特征⤵️,心理規律,然後你想我早一點得到這本書該多好🐇。得到這本書就知道如何騙取芳心了,當你掌握了愛情心理學的知識,你就再也沒有愛的能力了,這時候學生方才醒悟過來𓀂,方才知道要來聽課。
進入思想👎,建立自性
我下面談談人與思想書之間是怎麽樣的關系。我剛才說真正的痛苦逼我們追問人生的根基、文明的根基的時候🍾,我們被推入了思想之門。痛苦是前提,沒有痛苦也能進去的人是少數。這種人叫什麽天然神明🙇🏻♀️,那叫慧根很深,不需要閱歷人生紅塵的折騰。《紅樓夢》裏面塑造了一個這樣的人叫惜春,一輩子沒愛過,也不喜歡詩詞歌賦🏃🏻♀️,唯獨喜歡談禪👂🏻,下下圍棋之類的👨🏻🦽➡️,惜春這樣的人叫宿慧🙆♀️,宿就是上輩子前世,這種人是少數人,我們就不去討論了。我們大多數人按照佛家的說法叫小根之人𓀈,根很淺,遇到大痛苦才會尋求思想⛹🏿。
我想起《禪宗公案》某一個和尚,當時沒有悟🤱🏼,聽說了馬祖道一是一個禪宗祖師🧑🏿🦰,馬祖道一是從懷讓禪師那裏傳承下來,他名聲已經大了💳🧎➡️,於是這個和尚就到馬祖道一的寺廟裏面尋找。馬祖道一問他第一句話,你來這是幹什麽,和尚說我來求佛法,馬祖道一說,我這裏什麽東西都沒有🙌🏽,沒東西給你,你本有寶藏,你卻把它扔掉了,到處尋尋覓覓,拋家散走幹嗎?那個和尚非常驚訝⏰。他說什麽是我自家寶藏🫧。馬祖道一回答一句話🪄,你現在問我的就是你的自家寶藏👖。因為這一句話那個和尚大悟👧🏿。
為什麽馬祖道一這一句話就可以讓那個和尚悟了,想一想這個公案➗,道理在哪裏。我們問這個和尚到馬祖道一那裏求什麽,不是求錢財🧔🏻♂️,也不是求權力🙇🏻♀️🤥,也不是求名聲🪲,他求的是佛法,他本人倘若沒有佛性他會求佛法嗎🙍🏼♀️?我們求錢財是肯定,因為私有製的時代沒過去,我們得活下來,沒錢就活不下來,也是出於我們的本性;我們有一個自我想要被人家知道,那叫名聲,我們也求,也是我們本性的一種方面🔨。現在這個和尚來求佛法,倘若他沒有佛性會想到求佛法嗎,所以他這句回答是那麽妙。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求過這個求過那個,現在終於發現本有的東西了,唯有我們都有佛性才能面對這個世界🤸🏻,面對當下的社會,當下的政治文明。在一點上我們要建立我們的自性,慧能的禪宗主要的就是自性🤽。
於是我就想我們有各種讀書會,讀書會裏面肯定也會讀一點經濟學🪳、金融學🟤、人工智能🧑🧒👮🏿♂️,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讓人不死🎅🏽,沒完沒了的活下去,哲學就結束了🥅。蘇格拉底說哲學就是練習死亡🤽🏼♂️,哲學首先讓我直面虛無。這樣我們就做了思想的書,思想的書不僅是哲學,也包括宗教典籍🧑🏻🦯,比方說《聖經》,比如說《金剛經》。思想的書不僅僅是哲學的典籍🤽🏼♂️,還包括偉大的史學作品🟪,比如說司馬遷的《史記》🔗。還有偉大的文學作品🪑,比如說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
思想之書助我們去蔽
我們談這一類思想的書和我們之間的關系,思想的書並不是從外部把思想灌輸給我們🚴🏻♀️,只是啟發我們本有的東西🤵🏼♀️,我們本有的東西按照國家的語言叫佛性,或者叫做自性,按照儒家的語言叫明德。我們知道《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叫三綱領,第一條綱領就叫明明德,為什麽有兩個名字,第一個明字是動詞🧴,後面明德是名詞🦾。我們本有明德📷,但被遮蔽了🧑🏿🦳🌁,把遮蔽的再度呈現叫“明”⛺️,明明德👨🏽🦲。如果明明德,當然要冥想,《大學》指給我們的一條路——親民🛻💆♀️,體察人民生活,不是說你將來要做官、做政治家才需要體察人民生活,每一個人都應當體察人民生活,我們的年輕一代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要早早的把他們領入到這一境界中去👍🏻📒,叫親民🐩,親民是明明德的途徑,目標是至善。止於至善是最高境界。
王陽明講的最好👨🦼➡️,什麽叫至善⛑️,此心純乎天理之間😝,我們的心裏面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天理為標準🧝♂️。天理又不是理論🐴,中國人講的天理是生命情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心全部都是生命情感的真相🎆,然後你以此去行為👼、去生活、去實踐🕐。思想的書不把知識從外部灌輸到頭腦裏面,是啟發我們本有的東西,就是去蔽。我們跟思想書的關系第一層是去蔽,你有遮蔽才需要思想的書,幫助我們去蔽🦎。
禪宗的第一條概念就是破文字執☦️,打破對文字概念的執著🧍🙍🏻,但是很有意思,一個主張破文字執的禪宗👩🏿🦲,卻留下的文字最多,看來自相矛盾了🐷。慧能的回答是,佛經本無過錯,但是你讀佛經的人被佛經轉了,你是被經轉,而不是去轉經👨🏻🦽➡️,那你錯了。比如說有一個和尚叫法達他來請教慧能了,第一件事情要拜,拜的時候法達頭沒有碰地板,慧能一言看到此人心中有所負🧏🏼,有點什麽本事🧉🔽,所以不願意把頭碰到地板🧝🏿🧜,慧能直截了當🚣🏿♂️,你平時做什麽功課🤵🏻♀️,居然讓你拜的時候頭不碰地,你幹脆別拜👨👦👦。法達回答說頌《法華經》三千遍,本事蠻大的𓀋,慧能就問了,讀三前遍、讀一萬遍如果懂道理,跟讀一遍是一樣的,佛理都不懂。法達說佛理是佛家的境界,我們這種凡人如何可能懂。後來慧能很明確的說,你是被法華轉了,你應該去轉法華,經文為我們所用,真正的佛也不需要經文,佛說的道理是講給我們還沒有見性的人🟦,還沒有自見本性的人👵🏼,幫助我們的𓀏,而你讀了許多《法華經》不想自見本性你幹嗎讀它,你被《法華經》的文字轉起來了🧔🏽。
這一層意思就是什麽呢,我們讀思想的書就是去蔽,讓我們本有的東西呈現出來,本有的東西經常會遮蔽,我舉一個例子,剛剛過去2015年發生很大的事情叫股災,從1992年中國搞股票到現在我股票知識一點都不知道🪃,但是這兩天我了解了👨🔬,周圍的人一直跟我講股票👩🏼⚖️。他們說改革開放三十年這是最後一次財富重新分配的機會🙅🏿♂️,你要抓住他🚣🏿,我說我沒錢,總歸有一點積蓄吧,20萬。他說拿過來我幫你炒🫦,我跟他說你別以為這是你的責任,我這個錢進去是虧掉、還是發財了,全在我八字,跟你無關。這話要說在前面💉,人家是我好朋友🚻,不能讓人家擔起我的責任🧑🏽🍼👌🏻。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他非常興奮的告訴我▫️,我的股票市值漲到近100萬🩼,我說馬上拿出來,我要還房貸🖖🏿,差不多夠了😣。他說你怎麽好把母雞殺掉,後面還有機會,我讓它再大一點📇,他說現在銀行可以貸款給你了👩🏽🏭,我開始知道一點金融學基本概念了👨🦼➡️,我說什麽叫杠桿,在我看來無外乎是四個字:“借錢賭博”,於是他跟我講迂腐啊。後來因為他好意我就不拿出來了💽🤞🏽,最終後面的結果大家一定知道是什麽,後來再看看八字本該如此。
當他帶著沮喪的面容跟我見面的時候,他想跟我說抱歉,我說沒有,只不過我當時講的理念你不接受🤾🏻♀️,借錢賭博👳🏿♀️。今天金融學教我們所有知識、手段都是心外之理,我們讀過一點《傳習》了,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別跟著今天這種文明走,這種文明包括金融文明🚟。多少知識手段,你可以用🦿,但前提是什麽,以心中之理來用,心即理👩🏼🔬,心外沒有理。天理就是人心𓀔,人心就是天理,我們本都具備各位,偏偏忘了,為什麽💬?這個時代最容易讓我們忘。我說借錢賭博各位同意嗎→?要付代價吧。
在讀書中放入生命感受
讀思想的書沒有什麽奇怪的✊🏽,把遮蔽的東西重新呈現出來💩,我們本有的。思想的書是啟發我們,幫我們去蔽,前提是我們要有人生閱歷🐺,我在意昂3平台跟學生講哲學和跟有社會閱歷的人講哲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閱歷人世,所以不自覺當中積累其自己的生命感受了🤦🏼♂️,但是我們還從來沒機會讀自己的生命感受,當我們閱讀偉大的人文經典的時候我們獲得閱讀我們自己生命感受的機會。
什麽叫哲學,哲學就是思想思想,我們本有思想,但是對這個思想做思想🧄,叫“思想思想”,前面的思想是動詞🕵🏽♀️,後面的思想是名詞😁。所以有了人生的閱歷做底子,我們積累起生命的感受🤷🏿♂️,能夠把自己的生命感受放到經典的文字當中去,放得進去就是懂。無論是佛教經典的經文還是老莊孔孟的經文,如果始終沒有辦法把生命感受放進去😈,你始終是不懂的,沒有把生命感受放進去討論一定是邏輯的討論,真正的講解是要把生命感受放進去,再領出來,一旦領出來👨🏽🦰,我們原有的生命感受🪈,提升為生命境界🧜♂️。
中國的人文典籍,文學的先不提它,主要是儒道佛三家的典籍,我們讀三家經典都是要把生命感受放進去,然後再領出來,儒家把生命感受提升為道德境界,道家把生命感受提升為天地境界,佛家把生命感受提升為解脫的境界,解脫生死之苦惱,共同形成了中國人的人生境界。中國人在自己的儒道佛的經典閱讀當中都是通過這樣的方法進入了思想,這個思想跟西方哲學的思想不一樣🕘,這一點一定要牢記在心。
我近60歲了📽,跟我年紀相仿的很多朋友同學都在學佛,我發現他們精進的很,我自愧不如👮。我經常問他們你們都做什麽功課,他們說除了參加儀式之外還要守一些戒,還要讀經。然後我問他們,你們讀經的時候可曾流淚🖖🏿,他們大多數人說沒有流淚🧑✈️,我說你沒有流過淚你就從未懂過🚵♂️。為什麽要流淚🛫,我說讀經不是頭腦的思考活動,讀經是心靈的活動👨🦰,要讀出法喜來,在法喜最強烈的時候,叫悲喜交集,不免落淚💪🏼。如果你沒曾達到過這樣的狀態🙅🏻♀️,難道你能跟我講你是讀懂這個經了嗎?讀佛經的事情和學物理學是兩回事情的,你學計算機學到流淚不可能的,它是頭腦的活動🐁。你讀佛經不流淚,那你把佛經看成頭腦的活動了,你不要希望自己都理解它們,不必,只要一個條件,當你規定我這兩個就讀《金剛經》讀,只有一個條件🅱️,把家裏的電話拔了,把手機關掉🧑⚕️,把門關好就可以了,靜下心來,不求理解🪱,讀吧,讀到某一個段落,突然引起你深切的感動🧑🏻🚀,這種感動無以名狀♠︎,只有流淚。
什麽叫悟🧑🍼🤵🏽♂️,悟不是頭腦的活動,頭腦的活動是認知活動。悟是我們的心靈與虛無默契,這一刻在叫悟,悟英語無法翻譯,說明歐洲缺少這一塊。悟是心靈的事情🧙🏻♀️,靈魂的事情,不是頭腦的事情。知識是可以積累的,悟是心靈和虛無契合🔽,所以叫頓悟。什麽叫悟,用毛澤東時代另外一句話完全正確的:靈魂深處爆發革命🐦⬛。還有慧能的一個弟子神會👨🏻🔬,他怎麽講悟𓀍,一念相應,便成正覺👩👩👦👦。抓住你的妄念,看透了妄念根源👨🏿⚖️,一看透了,一念相應🪩,便成正覺。文革當中還有一句話,叫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從慧能那句話裏套出來的,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打破文字的遮蔽看那些話說的實質是什麽。我們讀思想的書不是頭腦的工作🆚,是心靈的收獲🧝🏽♀️。
人文經典改變人的生態
上海電視臺有一個專欄叫《頭腦風暴》👩🦽,我想頭腦怎麽會有風暴呢,你說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新觀念,擁擠而來這叫風暴嗎?這叫idea,沒什麽用的,知識不可能改變命運的🏃♂️➡️,你讀到博士後改變命運了嗎?別相信這樣的話。商界領袖、商界經營在《頭腦風暴》的欄目裏面,介紹他們成功的體會🥂,全是謊言,他們的成功不是靠他用了別人沒有的new idea“新觀念”🤦🏻♀️,不是的,經歷的事情他們不能說☕️,那叫命運。你在命運中🆗,感悟了命運⏲🏅,領會了命運是什麽🛣👨❤️👨。通過幫助你領會命運的思想的書,然後我們的心靈才有力量🧑🏽🦰,頭腦只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趨利避害而已。我們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抉擇的時候,依靠的絕不是頭腦的判斷,知識和經驗幫不了你。這時候考驗的絕不是頭腦的知識,而是心靈的力量。
閱讀偉大的人文經典是改變人的生態的,你不去讀偉大的人文經典,你的人生態度不會改變,你這個態度來自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價值標準和壓力。你在其中不以為這個有問題,然後你其實有問題👉🏼,或焦慮或憂慮👨🏿🎤,只有人文經典才能根本上解決我們人生的態度,要讀《老子》🕶、《孟子》、《大學》、《中庸》👸🏻。讀思想的書就是跟歷史上偉大的心靈對話,我們都有心靈,但是偉大的心靈罕見🍈。人類因為發明了文字於是有了文明史💂🏼♀️,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由於文字的發明,歷史上偉大的心靈曾經有的思想,他們所看到的東西,被放在文字裏了。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就在跟偉大的心靈對話🔉,這叫精神戀愛👩🏼🦱,我們跟偉大的心靈對話的時候我們在戀愛。經過多次的“移情別戀”你自己成了思想家,事情就是這樣,但是一定要“戀愛”,因為愛的時候你才專註🔻。度過了這個階段,移情別戀🏪,愛上別人🦼,比如說馬克思🥢,馬克思也值得我們愛,直到今天我仍然讀《資本論》。
讀思想的數要做劄記的,這叫“寫情書”🙊,你既然愛了情不自禁要寫一寫,寫下來不好意思拿給人家看🙇🏽,你自己藏著,等到你覺得可以公開的時候🧖🏼♀️,就有很多思想在裏面裏👨👧👧。劄記有很多想法,就在書上寫🧟,邊上有評語、批註、問題🕵🏽。
中西思想書之差異
我再講最後一個問題🤥,讀中國思想的書和西方思想的書區別在哪裏🗞,換句話說這就是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在哪裏。中國哲學是人生哲學,西方的哲學是知識的哲學,西方哲學不是不討論人生問題♠︎,把人生問題的解決放在知識問題解釋之後。西方哲學認為解決人生問題的前提是解決知識問題,人在這個世界上,如何獲得客觀可靠的知識📼🗞,這種知識的前提和方法基礎是什麽,這就是西方哲學的主題🕋。西方哲學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正好順帶解決人生的問題,因為人生該怎麽過,他的價值要用理性論證,那叫知識⛹🏻♀️,最高的知識。
比方說老子《道德經》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就迎頭給我們澆了一盆冷水💑,老子告訴我們🧑🏽🦱,道不可言說。我讀本科就在想🦸🏼,既然道不可言說,《道德經》不是自相矛盾嗎?後來發現老子沒有自相矛盾☂️🎗,道雖然不可以言說,無法正面的言說👨🦽,你無法正面的說它是什麽🙇,但是你可以說道不是什麽。老子不可能正面說道🧓🏽,就教我們什麽不是道,我們每每把珍貴的真實當道看待了,要去除這一點,把你所有對道的誤解拿掉之後👨✈️,道自然被你領會到。
老子講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千萬不要跟老外講🐻,他們聽了嚇一跳,什麽意思。你的意思難道是說你什麽事情都不做💆🏿,等於做了所有的事情,這算什麽話🈚️。然後我們跟他們解釋了,我們說的“無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人為的做事,他們更聽不懂♖,事情不都是人在做嗎👋🏿?又如何不人為,沒有辦法跟他們再說下去了。說到這裏我們中國人全明白了,什麽叫不人為🛌🏼,人為兩個漢字合起來又是一個漢字,“偽”。
道家的出發點跟儒家的出發點一個根本點上是一致的,天人合一👩🚀。中國哲學共同的特征天人合一,歐洲哲學絕不會講天人合一,而講改造社會改造自然,怎麽天人合一呢❌,中國人就主張天人合一,但是又區分了儒家和道家,差別怎麽會來的呢😓,重點的不同。儒家的重點在人🧛🏿♂️,道家的重點在天🏇🏽。道家認為人類生活的幸福都來自天,人類生活的麻煩、苦惱都來自人自己,所以該怎麽生活🧗🏻🃏,做減法,減去來自人自己這方面的因素👱🏿,要減的非常徹底,叫為道日損,損之又損,損人為的東西🌯,要損之又損,拿的非常幹凈、徹底。天道沒有寫在天空上讓我們看見,什麽時候讓我們領會到了,當你把來自人為因素統統拿掉了之後🪦,你自然領會了天道,你的行為做法自然順應了天道,於是叫什麽無不為了。
老子這種思想哪裏來,絕不是推理得來🤛,叫靜觀♛。俯仰天地🚂,靜觀天人之際,這是靜觀不叫思考,不叫理性推論🦡🙇🏼♀️。比方說變化是世界的真相,道家認為一切均變,一切都變𓀅,這點和赫拉克利特一樣,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變才是世界的真相,不過西方人沒把這個真相堅持下去,赫拉克利特的變的原則被拿掉了,中國人始終堅持了👩🦽,中國人最早的一部充滿思想的著作是《周易》🫷🏽,一個“易”字就是講變化,什麽是不變的呢,一切的變化說遵守的法則不變✍🏽,這個法則你怎麽了解到它呢🤛🏽,靜觀👨🏿🔧。
老子靜觀到一個根本法則👳,什麽法則🧗🏿♀️,一切變化最根本的法則是什麽,反者道之動。這句話什麽意思,用我們今天容易理解的話來說♧,就是一切事物都走向自己的反面。別忘了這一條🥐,這一條不是推理出來的📠,靜觀而得🧑🏽🌾。我們想一想這個道理🏋🏽♀️,我們當然知道邏輯推理很重要,但是每一個推理都有前提,比如說按照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天下所有的人都要死的,張三是人⛹🏽♀️,所以張三一定會死的,一個三段論⛳️。推理都有前提,這個前提哪裏來,這個前提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個推理的結論,充當了這個推理的前提🙏🤦🏻,那個推理也有自己的前提,有,它前提來自哪裏,來自再前面一個推理的結論,往前追溯🙇🏽☝️,我們終於追溯到這樣一個推理🥻👨🏼🍳,它的前提不是任何推理的結果,它是直接的被領會到的🚦,可見一切邏輯推理最重要取決於什麽,一個並非推理而得的真理,它是被靜觀到的🦸♀️,有了它才有後面的推理。
什麽叫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典籍裏面包含的全是可以充當推理的前提的非推理的結果,直覺到的👩🏿🍳,直觀到的😰,偉大的靜觀所洞察到的,直接告訴你的。別向老子追問為什麽反者道之動,這怎麽好問🧖🏼♀️,他回答你說我看到的😉🙏,信不信由你,回來你發現是對的🙅🏿♂️,這就是中國哲學,一個偉大的寶庫🛌🏿,裏面全是靜觀所得,沒有一條是推理出來的👐🏻📃。後面的推理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那它做前提我們推👰🏽♀️。西方哲學著作也是所有推理的前提🗑,但這個前提不是靜觀而得是思辨🛺,中國哲學靜觀存在,西方哲學思辨存在👌🏿,然後發現範疇與範疇之間的推演的關系🤫🛟,從這個範疇當中推出另外一個範疇,最後完成一個體系🛫,這叫西方哲學著作。
進入哲學之書的意義
中國通過靜觀,西方通過思辨,都給出了其它一切知識的推理📿,所必要的前提,這就是我們進入哲學的書對我們的意義。我們想要反思人生,我們想要反思文明的根基,這些人生和文明的根基都是一系列對存在的靜觀👯,或西方人對存在的思辨,差別在哪裏呢,學西方哲學著作鍛煉思考👩❤️👩💆🏼♂️,鍛煉理性的思考🤽🏼♂️,把我們的理性思考訓練的十分徹底和周密🍻🪁,其效果跟學數學差不多,中國哲學是滋養心靈,這就是區別所在。頭腦和心有區別,某人戀愛了,後來又失戀了,我剛才講失戀是很大的痛苦,無法排解,終於找到一個辦法,跟自己的知心朋友談失戀的痛苦,唯一的辦法就這條了👯♂️。知心朋友聽了他的傾訴之後👳♀️,非常同情他🤰🏼,想勸他把這件事情放下⚱️,想想看該怎麽勸🤵🏽♂️,無法勸,後來知心朋友很聰明想出一句話來你要知道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話完全符合理性。他的潛臺詞就是你如此鐘愛的這個女子現在離你而去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但你要知道她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子。失戀者想通了🥖🫄🏿,因為它符合理性🕎,頭腦做出一個決定把這件事放下⬆️,他剛剛做好這個決定,心裏又一陣的難受起來💅🏻。李清照那首詩寫的好🧗🏿♀️,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下了眉頭叫頭腦想通了📝,卻上心頭,心裏又來了🤜🏻,這就是頭腦和心的區分。
我們再問一個問題,頭腦和心哪一個更根本。在頭腦裏活動的是概念、判斷、推理🐪,在心裏活動的是生命🤦🏽、體驗。請問我們是否能用頭腦的概念判斷推理🧑🏽🍼,把心中的生命體驗消解掉🍹,絕不可能,於是我們這個心,才需要滋養,在滋養中獲得它的力量,這就是我們讀中國哲學的書,中國思想的書☦️,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史學🧑🏻🦯,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我們心🦆。於是達到這樣的境界🤩,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本文選自公眾號哲學課堂的文章↘️,內容為王德峰教授2016年1月30日“意昂3平台哲學課堂”精品哲學大型系列沙龍《讀書與哲學思考》現場實錄🚣🏿♂️,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