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宗教學研究起步較早,從一開始就以多個宗教傳統為研究對象🚻,形成了以比較宗教研究為重的方法特色。另外,宗教學研究發展始終依托哲學系,註重從思想史和哲學史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宗教經典和宗教現實問題。1964年,毛澤東主席指出要研究宗教問題,復旦哲學系根據校黨委領導傳達的指示精神🐏,做了非常認真的師資準備,在全國率先開設了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選修課,成為建國以來最早開設宗教學課程的系所之一。師資方面,由嚴北溟先生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開設佛教哲學和佛教史的課程,並請來華東師範大學基督教專家徐懷啟為哲學系本科生、研究生和部分教師開設“基督教史”專題課。伊斯蘭教課程由於時局變化而未能開設。
1984年12月📝,宗教學研究室成立☝🏽,最初成員為胡景鐘教授和兩位畢業留校的研究生王雷泉和邵一誕✍🏻。1985年-1990年🧤,復旦開設了全國首家國家宗教幹部專修科和宗教人士培訓班🕌,學製兩年,總共開設了三屆,為宗教專業的持續發展爭取了資源🧒🏼。從1993年開始🌤,宗教學方向的博士生放在中哲🏠、西哲專業裏開始招生培養,1998年成立碩士點,1999年宗教學本科專業成立👩🏼🦱,於次年開始招收學生。2001年,宗教學設立博士點👨🏿⚖️,同年成立宗教研究所,王雷泉教授任所長。2008年宗教學系正式成立,復旦宗教學學科教研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在科研機構方面,依托宗教學系🤦🏽♀️,學科陸續創設了徐光啟-利瑪竇文明對話研究中心(簡稱“利徐學社”)、復旦佛教研究團隊(FDTBS)等科研機構。2014年,宗教學學科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招收了第一屆MPA宗教管理專業碩士;設立了“中國宗教”英文碩士項目。目前,宗教學專職教學隊伍已達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
宗教學學科的研究強調宗教學自身的發展規律,目前主要在經典文獻、歷史研究、宗教哲學與社會科學等四個層面展開🔐,形成了復旦特色的宗教學教學體系🕵🏽。未來,復旦宗教學系將有效整合研究力量,超越傳統的各大宗教研究模式,在中國宗教傳統與亞伯拉罕傳統宗教兩大模式下展開對宗教傳統的跨學科研究,推進新的宗教研究格局,圍繞“建構中國宗教學體系及其多樣性研究”、“佛教哲學研究”👩💻、“西方宗教與亞伯拉罕宗教傳統研究”等三個課題方向展開深入研究。
宗教學學科的研究方向有:宗教哲學🏋🏼、宗教學原理、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中國宗教史🕵🏼♂️、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因明學等🧔🏿♂️。